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犍为郡

犍为郡

①又作楗为郡。西汉建元六年 (前135)分广汉郡南部及夜郎国地置,属益州。治所在鄨县(今贵州遵义市西)。元光五年 (前130) 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县境),始元元年 (前86) 移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南)。东汉永初元年 (107) 又移治武阳县 (今四川彭山县东)。辖境初时较大,有今四川简阳、彭山等县以南、广西北部及贵州大部。元鼎六年 (前111) 平且兰后,辖境缩小,以今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部分地区和贵州地区置牂柯郡。东汉永初初年又分西南境置犍为属国。南齐复治僰道县。南朝梁废。

②西魏于汉江原县地置,属益州。治所在僰道县(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场东)。北周时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新津等市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

③大业初改戎州置,治所在僰道县 (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溪、宜宾、犍为以南及大凉山、金沙江以东的云南东北角地区。唐初复为戎州。

④唐天宝元年 (742) 改嘉州置,治所在龙游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夹江、峨边、犍为、沐川、马边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嘉州。


犍,又作楗。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通夜郎后分广汉郡南部合夜郎国地置。治鄨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元光五年(前130年)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县境)。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隋移今市)。辖境为今四川省简阳、彭山等县以南,云南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及贵州省大部。元鼎六年(前111年)平且兰,析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南省东部部分地区和贵州地区置牂柯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又分西南境置犍为属国,并移治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南朝齐复治僰道。汉至南朝齐属益州。梁废。隋大业时又曾改戎州为犍为郡。


猜你喜欢

  • 龙溪铺

    即今湖南武冈市东南十里龙溪铺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武冈州图:州东南有龙溪。

  • 洋河

    ①一名东洋河,即古于延水。源出内蒙古兴和县西,南流经河北尚义、怀安、万全、宣化等县至涿鹿县东入桑干河。《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洋河,“《旧志》: 东洋河在柴沟堡 (今怀安县) 西北十五里,源出边外,

  • 黄牛滩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西陵峡中段江中。《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 帝原水

    亦名西河、清水河。即今陕西榆林市西榆溪河。源出榆林市北刀兔海子,东南流至榆林市东南入无定河。《汉书·地理志》: 上郡肤施县有帝原水。《水经·河水注》: “帝原水西北出龟兹县,东南流,……又东南注奢延水

  • 公姑尔河

    即今内蒙古公格尔音郭勒。《清一统志·克什克腾》:公姑尔河“在旗(旧驻地在今克什克腾旗东南瑞芝乡)西北二百二十里。源出巴彦朱尔克山,西南流,入捕鱼儿海(达里诺尔湖)”。

  • 坯一克

    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塔什库尔干河上源喀拉其库尔河北岸柏依克。宣统 《新疆图志》 卷5引 《海英路程记》: “自塔墩巴什……六十里坯一克。”

  • 合林县

    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鹤龄寺(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鹤龄镇)。1935年2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初由四川省剑阁县东南析置,治鹤龄寺。同年3月撤销,仍并入剑阁县。

  • 召化堡

    一名杨柳堡。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置,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清一统志·宜昌府》:召化堡“在巴东县南八十里。一名杨柳堡。以其地名杨柳荒也。深林密菁,当施、建要路。南通石柱、连天二关”。又称杨柳堡。明

  • 廖家场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清泉镇。清嘉庆 《金堂县志》 卷2: 廖家场 “去城 (今城厢镇) 三十里”。

  • 室伪水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为太子河支流。《汉书·地理志》 辽东郡居就县: “室伪山,室伪水所出,北至襄平入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