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岩镇
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七十里板岩乡。清雍正 《陕西通志》 卷17引 《山阳县志》: 版岩寨“岩三面如削,一面小路可登”。
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七十里板岩乡。清雍正 《陕西通志》 卷17引 《山阳县志》: 版岩寨“岩三面如削,一面小路可登”。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三十二里王庆坨镇。清设王庆坨营,有副将、千总、把总驻守。在天津市武清区西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庆坨,人口2.2万。辽、金时建村,有王庆定居土坨上,得名
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二十里女水之南。元于钦 《齐乘》 卷4: “后魏慕容白曜围沈文秀于青州,筑此城,因有索头村。” 南朝呼辫发为索头,呼魏为索虏,故名索头城。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北魏慕容白曜围沈文秀于
一名枣子集。即今河南太康县南三十二里老冢镇。明嘉靖《太康县志》卷1《集店》:“老冢集,南三十里。旧名枣子集。”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四十里孝义镇。清《乾隆内府舆图》:渭南县东北有孝义镇。(1)在山西省文水县中南部。面积38.9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孝义,人口 5030。1949年属文水六区,1953
在今广东翁源县境。明嘉靖 《翁源县志》: 南北岭隘 “在长安乡,去县一百八十里,抵龙南、河源二县界”。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石龙县 (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六年 (623) 治所在石城县 (今广东廉江市东北)。天宝元年 (742) 改为招义郡,乾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泥山 “在司东三里,四时积雨、山多泥泞。一名梅岭,以梅赏生其上也”。
唐贞观十四年 (640) 置,属庭州。后改属西州。治所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北 (一说即今鄯善县)。《寰宇记》 卷156蒲昌县: “取县东蒲类海以为名。” 贞元时为吐番所据。县废。古县名。唐贞观十四年(64
亦曰高家镇。明置,属丹徒县。即今江苏丹徒市西四十里高资镇。明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北部,北临长江。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高资,人口7000。因高资港得名。清设镇。1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分酒泉郡置,治所在敦煌县 (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十六国前凉于此置沙州,后为西凉国都。北魏太武帝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隋开皇三年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