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突山
在今辽宁盖州市东南。《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灶突山“在卫东南十五里。群山环绕,中有孤峰特起,若灶突然”。
在今辽宁盖州市东南。《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灶突山“在卫东南十五里。群山环绕,中有孤峰特起,若灶突然”。
在今江西遂川县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龙泉县:龙庵隘在“县西五十五里。《志》云,自阨而西,八十里至燕塘阨,百里抵郴州桂东界口,多崇山峻岭,以北乡巡司为中制”。
即今江西南昌县治莲塘镇。清同治 《南昌府志》 卷6南昌县: 莲塘街 “距城三十五里”。明万时华有 《莲塘道中》 诗。1949年南昌县迁治于此。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大龙岭在“县西南百里。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接天台县界”。在吉林省珲春市、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绵延约75千米。山体由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等构成。
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思口镇。清康熙 《徽州府志》 卷1婺源县: 十九都有思口村。光绪 《婺源县志》 卷2: 十九都思口 “离城三十里”。在江西省婺源县中部、古坦水中游。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1.4万。
元置,在今广东东源县东北蓝口镇。明改为驿。
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宝盖山 “在丹徒县西四里。有茅山道院”。②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宝盖山。明 《寰宇通志》 卷46泉州府: 宝盖山 “在晋江县南。上有石塔 (姑嫂塔),宏壮耸拔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
即今浙江鄞县南陈婆渡乡。清光绪《鄞县志》卷2《市镇》:陈婆渡“距城二十五里”。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博州置,属河北道。治所在聊城县 (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乾元元年 (758) 复改博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博州置,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茌
一名章山。在今湖北安陆市东四十里。《资治通鉴》: 西晋太安二年 (303),张昌起义,“诏遣监军华宏讨之,败于障山”。即此。古山名。又称章山。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东。《资治通鉴》:西晋太安二年(3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