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峰

灵峰

①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北二十五里,北接宣州市界。《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旗鼓山”条下:通灵峰“南去县二十五里。上有鸡冠石,绝顶宽平,泉出龙湫,下为溪流环绕,与旗鼓诸山,并为县北屏障”。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宋苏轼《题灵峰寺壁》诗,有“灵峰山上宝陀寺”句。

③一名白云岩。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九曲溪北。《清一统志·建宁府》 “天柱峰”条下:灵峰“一名白云崖,在武夷九曲尽处。其右为毛竹洞。唐李商隐诗‘武夷洞里生毛竹’谓此”。


在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灵峰寺后。高约270米,与右边的倚天峰相合如掌,称合掌峰。夜间观望如男女两人相依,故亦称夫妻峰。峰下为观音洞,洞口有天王殿,内塑有四大金刚。过天王殿而上,洞内倚岩建有楼房10层,顶层为观音殿,供观音和十八罗汉像,其余9层为僧舍。从洞口至顶层,有石磴377级,为雁荡山第一大洞。灵峰下有灵峰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建寺,是雁荡十八古刹之一,历代几经兴废,已非旧观。灵峰周围奇峰环绕,怪石林立,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附近有北斗、将军、南碧霄、北碧霄、古竹、长春、东石梁诸洞及犀牛、金鸡、双笋、碧霄、伏虎诸峰和三折瀑等。为雁荡山主要景区之一。


猜你喜欢

  • 白云溪

    亦作白云径。在今江苏宜兴市西三十六里。自溧阳市流入,即荆溪上源。《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 白云径“在县西三十六里。《尔雅》:‘直波为径’。东经县西二十六里之洴浰渰,合于荆溪。《志》云:白云径南

  • 勐 (猛) 笼

    即今云南景洪市西南九十八里勐龙镇。明、清时为版纳勐笼的驻地。雍正七年 (1729)置猛笼土把总。

  • 水东长官司

    明永乐元年(1403)以水东寨长官司、水东仡佬长官司改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清废。

  • 小坝堡

    明置,即今宁夏青铜峡市。1942年宁朔县迁治于此。1960年8月置青铜峡市。

  • 新繁县

    北周改繁县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新繁镇。《寰宇记》 卷72新繁县: “刘禅延熙十年凉州胡率众降,禅居之繁县,以繁县移户于此,俗间谓之新繁。至是县名因俗而改。” 隋开皇三年 (583) 废入

  • 歌罗砦

    北宋置,属清江县。即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

  • 门村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二十里门村乡。清道光《平度县志》卷9有门村。以门姓得名。

  • 大黑河

    亦名黑河。古名芒干水。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为黄河上游支流。源出大青山,西南流至托克托县南河口村注入黄河。又称荒干水、白渠、金河。蒙古语称伊克图尔根郭勒,意为“大湍急河”。以流域内土质呈黑色而

  • 彭阳堡

    金改彭阳城置,属镇戎州。即今宁夏彭阳县。明置清平监于此。

  • 涪州

    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所在石镜县 (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市县地。大业三年 (607) 改为涪陵郡。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涪陵市)。《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