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县
1913年改渤海县置,属山东济南道。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 (北镇) 北滨城镇。1925年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7年撤销,并入滨州市。
旧县名。1913年由滨州改置,治滨州(今山东滨州市西北滨城)。1958年撤销,并入惠民县。1961年复置。驻地仍在滨州。1987年再次撤销,并入滨州市。
1913年改渤海县置,属山东济南道。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 (北镇) 北滨城镇。1925年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7年撤销,并入滨州市。
旧县名。1913年由滨州改置,治滨州(今山东滨州市西北滨城)。1958年撤销,并入惠民县。1961年复置。驻地仍在滨州。1987年再次撤销,并入滨州市。
在今蒙古国西南车车尔勒格东北。《元史·太宗纪》: 九年 (1237) 春,“猎于揭揭察哈之泽”。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方舆纪要》卷68通江县:大险溪“在县东百里。又有小险溪,下流俱入于渠江”。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思明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后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思明路置,治今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的棉兰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从葛葛僧祗四五日行,至胜邓洲。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国。”
即今云南弥勒县南六十六里竹国镇。清设巡司于此。民国改置县佐。
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会昌五年 (845),“诏发昭义骑兵五百、步兵千五百戍振武,节度使卢钧出至裴村饯之”。即此。《方舆纪要》卷42潞安府: “裴村在府西北五里。”(1)古地名。在今山
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南。《清一统志·饶州府一》:团湖山“在万年县(今青云镇)西南,接余干、安仁二县界。其下有团湖坪,宋末张孝忠与元兵战死于此”。
北齐筑,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南。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南。北齐筑,为其西边军事重地。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永康县置,属巴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北七十五里桥湾乡。大业三年(607)属清化郡。唐武德二年(619)为万州治。贞观元年(627)废万州,县属通州。北宋属达州,咸平二年(999
①即今山东莒县西南六十里夏庄镇。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舆图志》 作下庄集。1931年设镇,后省。1984年复设夏庄镇。②即今山东高密市东北夏庄镇。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胶高县治此。集镇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