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湘潭县

湘潭县

①南朝梁天监中置,属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衡山县东。隋开皇三年 (583) 属衡州,大业三年 (607) 属衡山郡。唐天宝八年 (749) 改为衡山县。

②唐天宝八年 (749) 改衡山县置,属衡阳郡。治所在洛口 (今湖南湘潭县治易俗河镇)。元和后属潭州。宋移治今湘潭市。元元贞初升为州,明洪武三年 (1370) 复降为县,属长沙府。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1922年直湖南省。1992年移治易俗河镇。


(1)古县名。南朝梁天监中分阴山县置,治今湖南省衡山县东。属湘东郡。隋先后属衡州、衡山郡。唐天宝八载(749年)改为衡山县。(2)今县名。在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属湘潭市。面积2513平方千米。人口112.4万。辖1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易俗河镇。南朝梁天监年间,析阴山县置湘潭县,治今衡山县东,属湘东郡。唐天宝八载(749年)改为衡山县。同年又改衡山县置湘潭县,移治洛口(今易俗河镇城塘);此为今县境命名湘潭之始。宋代迁湘潭县治于今湘潭市城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潭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湘潭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湘潭州降为县,五年属长沙府。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后属长沙专区。1950年于城区置湘潭市。1952年属湘潭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3年后属湘潭市。1992年县址迁至易俗河镇。地处湘中丘陵中部,主要地形系丘陵间以平原。湘江及支流涟水、涓水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为主,并产甘薯、油菜籽、黄花菜、花生、豆类、油茶、柑橘、茶叶,林产多松、杉、南竹等。饲养业、水产养殖业素称发达,湘莲为特产。矿产有锰、矽砂、煤、磷、海泡石等,其中锰、矽砂、海泡石储量与质量国内闻名。有水泥、化工、食品加工、湘绣、造纸、玻璃制品、铁锅、农机具等厂。传统产品原汁酱油、镰刀、湘绣、铁锅著名。湘黔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320国道贯境。湘江和涟水通航。纪念地有彭德怀故居、齐白石故居。名胜有碧泉潭、草衣岩。


猜你喜欢

  • 竹子箐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弥勒湾附近。《清一统志·广西州》 “杨屋寨”条:“自弥勒湾东逾山,有竹子箐。”

  • 康庄

    即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二十里康庄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3延庆州图: 西南有康姬 (集)。光绪 《延庆州志》 疆域图作康庄。

  • 慈化

    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北慈化镇。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在此置慈化政治局 (县级)。

  • 京兆县

    北魏改益昌县置,属南白水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周改为益昌县。古县名。西魏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秦州晋寿郡。北周复改为益昌县。

  • 定西岭

    ①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南,凤仪镇南四十里。《明一统志》 卷86大理府: 定西岭 “在赵州 (今凤仪镇) 南四十里。高千余仞,设关其上”。《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 《云南通志》: “本名昆弥山。明初西平侯沐

  • 丁家道口

    亦作丁镇。又名道口集。即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三十二里双八镇。旧有管河主簿驻此。明置巡司。后省

  • 双泉县

    西魏改南阳县置,属蔡州蔡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三十二里。隋大业初废。

  • 九重山

    在今安徽太湖县西。《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九重山“在县西三十里。以盘回绵亘而名”。

  • 拒马河

    即古涞水、巨马河。明始称拒马河。《明一统志》卷2保定府:拒马河,“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故名”。《清一统志·保定府二》:巨马河,“《旧志》:巨马河在定兴县西一里, 自涞水县流入,至县南河阳渡,与易水合,

  • 阳纡

    古泽薮名。又作杨纡、阳盱。旧说在今陕西境,有陇县、凤翔、华阴、泾阳等说法。《穆天子传》卷1:“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淮南子·墜形训》:“秦之阳纡”,皆指此。见“杨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