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津县
隋开皇四年 (584) 置,属协州。治所约在今云南大关县东北二十六里天星场。大业三年(607) 废入开边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天宝后废。
古县名。隋开皇四年(584年)置,治今云南省彝良县北天星场,属犍为郡。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后又废。
隋开皇四年 (584) 置,属协州。治所约在今云南大关县东北二十六里天星场。大业三年(607) 废入开边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天宝后废。
古县名。隋开皇四年(584年)置,治今云南省彝良县北天星场,属犍为郡。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后又废。
北宋置,属羁縻智州。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东南。后废。古县名。北宋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南,属智州。后废。
在今福建福州市北。《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北岭在“府北三十里。路通连江县。悬崖而跻,高几千丈。宋嘉祐三年,侯官令樊纪夷高直曲,培凹续陷,岭失故险。今为往来通道”。
明初置巡检司,属丽水县。即今浙江武义县西南七十四里柳城镇。景泰三年 (1452) 于此置宣平县。
在今西藏拉萨市内,位于大招寺之北, 小招寺之东。高四层, 旧时为僧人习经之所。清乾隆《卫藏通志》卷6:木鹿寺“西有经园,刊布三条经文,颁行各处”。
明置,属宣化县。在今广西南宁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三官堡”条下:大座堡“在府东北三十里。防宾州武缘诸山寇”。
北魏和平五年 (464) 置,属秦州。治所在清水县 (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十五里)。辖境相当今甘肃清水县及天水市东部地。隋开皇初废。北魏和平五年(464年)析略阳郡置,治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西北)。辖境相
一名神应港。又曰白沙津。在今海南省海口市北。《宋史·瀛国公纪·二王附》:至元十五年(1278)十月,“赵与珞与谢明、谢富守琼州,(元)阿里海牙遣马成旺招之,与珞率兵拒于白沙口”。即此。
北魏永安中置,属东武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市南之古镇营。北齐废。
唐乾符间 (874—879) 置,治所即今福建长泰县。明嘉靖 《长泰县志》 县沿革: “本南安县武德乡崇教里,唐乾符间邑长张思进置场一所,以便输纳,因乡为名曰武德场。” 文德元年 (888) 改名武胜
清康熙三年(1664)建,在今台湾台北市西南万华区(艋舺)。(1)初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相传始建于隋代,明天启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