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总督
清顺治元年 (1644) 置,驻武昌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湖南、湖北地。康熙七年 (1668)与四川合并,改名川湖总督,移驻荆州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故城)。十三年 (1674) 四川另设总督。十九年 (1680) 改川湖总督为湖广总督,还驻武昌。二十六年定名为湖北湖南总督,习惯上仍称湖广总督。
清顺治元年 (1644) 置,驻武昌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湖南、湖北地。康熙七年 (1668)与四川合并,改名川湖总督,移驻荆州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故城)。十三年 (1674) 四川另设总督。十九年 (1680) 改川湖总督为湖广总督,还驻武昌。二十六年定名为湖北湖南总督,习惯上仍称湖广总督。
在今河北涉县西南。1938年3月31 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此伏击日本侵略军的运输队,取得重大胜利。集镇名。在河北省涉县城西南部。属神头乡。人口1220。古关隘,以地形若壶,称壶关口,又名吾儿峪。后建
故址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宋书·刘敬宣传》: 东晋元兴三年 (404),“桓歆率氐贼杨秋寇历阳,敬宣与建威将军诸葛长民大破之,歆单骑走渡淮,斩杨秋于练固而还”。即此。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东晋元兴三年(4
即今甘肃酒泉市西南沙子坝村。《方舆纪要》卷63肃州卫:土儿坝“又西为沙子坝。正德中,土鲁番入寇,官军败绩于此”。
①在今福建古田县西。《资治通鉴》: 五代晋高祖天福五年 (940),王延政据建州,发兵攻南镇,闽王曦福州西鄙戍兵皆溃,即此。②明置,属福宁卫。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南镇。清时有把总驻此。在今福建省古田县西
又作彭衙、衙。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南彭衙村、北彭衙村。《史记·秦本纪》: 武公元年 (前310),“伐彭戏氏”。《正义》: “戏,音许宜反,戎号也。盖同州彭衙故城是也。”
亦作奢垄。在今四川小金川县西四十五里宅垄乡。《清史稿·明亮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征金川,“自思纽顺河取得里、得木甲诸寨,袭破宅垄,复取僧格宗,与阿桂会美诺”。即此。四十一年(1776)设宅垄屯
即抱犊山。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寰宇记》 卷61获鹿县: “萆山,今名抱犊山。韩信伐赵,使轻骑二千人持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遂呼为萆山。” 《金史· 地理志》: 获鹿县 “有萆山”。
在今广东新兴县西七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新兴县:佐隍山“高三百余仞,周三十余里。环绕县右,其并峙者曰宝盖山”。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仁怀厅置,属遵义府。治所即今贵州赤水市。因赤水河为名。1913年改为赤水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仁怀直隶厅置,治今贵州省赤水市。属遵义府。1913年改为县。
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为古黄河的重要渡口。《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自海上还,“至平原津而病”。又《淮阴侯列传》:汉高帝三年(前204), 韩信引兵东去,“未渡平原, 闻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