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渭州

渭州

①北魏永安三年 (530) 置,治所在陇西郡襄武县 (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五里)。因渭水得名。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渭源、漳县、定西、武山等县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天宝初改为陇西郡,乾元初复名渭州。宝应后陷于吐蕃。元和四年(809) 在原州平凉县 (今平凉市) 别置渭州,广明元年 (880) 又为吐蕃攻破。大中五年 (851) 收复。中和四年 (884) 在平凉县复置。北宋时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华亭、崇信及宁夏泾源等市县地。金改为平凉府。

②北宋置,为羁縻州。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西南。南宋改为南渭州。

③辽置,为头下军州。治所在今辽宁彰武县东北太平庄。金废。


(1)北魏永安三年(530年)置,因渭水得名。治襄武县(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唐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陇西、定西、漳县、渭源、武山等县市地。宝应初地属吐蕃。元和四年(809年)别置行渭州于原州平凉县(今市),广明元年(880年)又为吐蕃攻破。中和四年(884年)在平凉复置。北宋属秦凤路,辖境相当今平凉、华亭、崇信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等市县地。金升为平凉府。(2)北宋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西南。南宋改为南渭州。(3)又作卫州(《辽史·天祚纪》、《契丹国志》)。辽置,治今辽宁省彰武县东北太平庄,属上京道。辖境相当今辽宁省彰武县。金废。


猜你喜欢

  • 觉生寺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 三环西路甲31号。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故俗称大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 (1733),规模宏大,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藏经楼、大钟

  • 马庄

    即今河北辛集市东南三十里马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束鹿县图:南有马庄。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东北部。马庄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50,91%为壮族。马庄,壮语意为“马帮常扎地”。产玉米、稻

  • 新川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直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 中水县

    ①西汉高帝封功臣吕马童为中水侯,后为县,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在易、滱二水之间,故曰中水。”东汉属河间国。北齐天保七年(556)废。②南朝宋侨置,属广

  • 姑苏台

    (臺) 又名姑胥台,简称胥台。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越绝书 ·吴地传》: “胥门外有九曲路,阖庐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子胥谏夫差不听,曰: “臣今见麋鹿游姑苏

  • 嘉川县

    西魏恭帝元年 (554) 改兴乐县置,为宋熙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西南嘉川镇。《寰宇记》卷140嘉川县: “取嘉陵江所经为名。” 隋属义城郡。唐武德初属利州。贞观二年 (628) 属静州。十七年(6

  • 思依山

    在今四川阆中市西北七十里思依镇。《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思依山 “在晋安县北二十里。汉朝罗冲霄张道陵隐居所。其山东西二水,东观今之元封也,有峻仙洞、捣药台、俗丹井、炼丹炉存焉。西观今之延禧也,有

  • 格楞窝集

    又作格连窝集。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左岸格林河上游。清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4: “格林河源出格林窝集,在乞母泥窝集之北三百里。”

  • 武昌

    ①在今湖北鄂州市。三国时为吴国都。《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 魏黄初二年 (221),“ (孙)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吴黄龙元年 (229) 夏,“南郊即皇帝位”。同年秋九月,“权迁都建业 (今

  • 那河

    又作难河。即今黑龙省之嫩江及嫩江流注之松花江。《旧唐书·室韦传》:望建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又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东流注于海”。即“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