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汤井
亦名温井。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唐杜光庭 《录异记》 卷6: “开州后倚盛山,东枕清江,泝江而北三十余里至温汤井。井水泉水,在北山上。麟德年因雷雨震霹,山脚摧裂,洞门自开。” 清魏源《圣武记》 卷9: 清嘉庆二年 (1797),白莲教义军“李全与王二贼合屯温汤井”。
亦名温井。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唐杜光庭 《录异记》 卷6: “开州后倚盛山,东枕清江,泝江而北三十余里至温汤井。井水泉水,在北山上。麟德年因雷雨震霹,山脚摧裂,洞门自开。” 清魏源《圣武记》 卷9: 清嘉庆二年 (1797),白莲教义军“李全与王二贼合屯温汤井”。
①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东。南齐废。②西汉置,本名阳山县,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攸县西南。三国吴属湘东郡。隋省入湘潭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南云州。 贞观元年(627)废。③唐天
唐龙朔元年(661)置, 属安西都督府。治所在俱蜜国褚瑟城(今塔吉克斯坦苏尔哈布河流域,一说在今达尔瓦斯)。8世纪中废。唐龙朔元年(661年)置,治俱密国褚瑟城(今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一说在今塔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灵武县南二十里。清王定安 《湘军记》 卷18: 同治九年(1876) 正月,“陕回自胡家堡窜秦渠,南距石家庄,就废堡修三堡”。
又名永和窑。窑址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为五代至元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宋代窑业盛极一时。
即灵竹县。在今广西横县西北石塘镇灵竹。《宋史·地理志》 永定县: “开宝六年,废峦州武灵、罗竹二县入焉。” 罗为灵之讹。
即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方舆纪要》卷80酃县“云秋水”条下:“又沔渡江,在县西南(按,应为县东)。源出万阳山,流入茶陵州境,谓之洮江。亦合洣水。”
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南。《元丰九域志》卷1:西城县有吉水。《清一统志·兴安府一》 引《旧州志》:“吉河亦名急河,在州西南十五里。源出平利县界,东北流入汉。”
今安徽郎溪县治。《元丰九域志》 卷6广德军: “端拱元年以广德县郎步镇置建平县”,即此。以郎姓所居埠头为名。桐川亦以此称为郎溪。古镇名。即今安徽省郎溪县。属广德县。北宋端拱元年(988年)于此置建平县
元北境部族,并为地区名。火里又译豁里,秃麻又译秃马惕。即今贝加尔湖东西地区,俄罗斯布里雅特共和国境。《史集》(第1卷第1册):巴儿忽、火里、秃麻等部居住在巴尔忽真·脱古木地面,在薛良格河的那边,蒙古之
①即兰谷关。在今云南禄丰县西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楚雄府》: 兰谷关 “一名响水关。两山夹水,鸟道最为险隘,接云南府禄丰县之六里箐。《滇程记》: 响水关,产兰,绿叶紫茎”。②明置,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