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州

温州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新州置,治所在梁宁郡角陵县 (今湖北京山县)。《元和志》 卷21郢州: “后魏废帝二年改为温州,因温水为名也。” 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十七年(643) 废。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沙河县 (今河北沙河市北沙河城镇一里)。辖境相当今河北沙河市地。四年 (621) 废。

③唐高宗上元二年 (675) 分括州置,治所在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寰宇记》 卷99温州: “以温峤岭为名。” 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天宝元年 (742) 更名永嘉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温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 因度宗赵禥潜邸升为瑞安府。地当东南沿海,宋、元时尝置市舶司于此。

④五代南汉置,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后废。


(1)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新州置,“因温水为名也”(《元和郡县志》)。治角陵(隋改名京山,即今京山县)。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京山县一带。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年)废。(2)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沙河县(今沙河市沙河镇东)。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沙河市北沙河城。四年废。(3)唐上元二年(675年)析括州置,以其地“恒燠少寒”得名;一说以在温峤岭(今温岭市西)南得名。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温州、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洞头、苍南、玉环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永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温州。属江南东道。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东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以度宗赵禥潜邸升为瑞安府。


猜你喜欢

  • 端陵

    唐武宗李炎的陵墓。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宋敏求 《长安志》 卷20三原县: 端陵 “在县东十里神泉乡张村,封内四十里”。唐武宗李炎墓。在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徐木乡境。

  • 洪塘湖屯田千户所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三十余里。清废。

  • 万太县

    1931年1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万安、太和两县赣江东岸地析置,驻沙村(今江西泰和县东南沙村)。取二县首字为名。1934年11月废。1931年由万安、太和两县赣江东岸地析置。治沙村(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东

  • 青岩镇

    即今贵州贵阳市南五十里青岩镇。清有把总驻守。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涟江上游。面积97.3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交通路。石灰岩广泛出露,呈黑灰色,故名。是省内古镇之一。明洪武十一年(137

  • 王桥集

    即今河南民权县东北三十三里王桥乡。旧属睢州。清光绪《睢州志》卷1 《集镇》:“王桥集,在州东北,离城八十里。”

  • 扬梁

    又作杨梁。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三十里。《左传》:襄公十二年(前561),“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 以报晋之取郑也”。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左传》襄公十二年(前561年)

  • 永乐县

    ①北魏延昌三年(514)改长乐县置,属晋昌郡。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南一里。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名石泉县。②东魏兴和二年(540)置,属乐良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北五里鱼条山下。北齐属昌黎郡。北周移

  • 歌良县

    唐置,属羁縻环州。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九圩乡那余村河口屯。北宋改为富力县。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南古郎。属环州。北宋属环州羁縻州,后属琳州羁縻州,约熙宁时废。

  • ①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前520),“王师军于汜,于解,于任人”。杜注: “洛阳西南有大解、小解。” 《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雒阳县: “有大解城。”②战国魏地,在

  • 斗家坝镇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北里陡沟镇。清乾隆《无为州志》卷4《镇集》:斗沟坝“在治东北三十里铜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