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僧桥
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渡僧桥 “宋建。先以舟渡,有僧呼渡,舟子弗纳。僧折杨枝浮水而过,故名”。
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渡僧桥 “宋建。先以舟渡,有僧呼渡,舟子弗纳。僧折杨枝浮水而过,故名”。
和硕特北右末旗的俗称。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后迁今德令哈市西。
南朝梁大同十年(544)置,属戎州。治所在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一说在今宜宾县西安边镇)。《寰宇记》卷79戎州:“以六合所同为郡之名。”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南溪、高县等市县地。北周治所在南广县(今宜宾
唐贞观元年 (627) 置,治所在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辖境相当今广东德庆、郁南、云浮等市县地。贞观十一年 (637) 废。唐贞观元年(627年)置,治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十一年废。
即今浙江永康市东北四路镇。《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四路口隘“在县东北六十里,与东阳县接界。《闻见录》:自永康趋东阳,出四路口长户坑,为往来之径道”。
①又名伏龙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太平御览》 卷48引 《豫章记》: 洪崖山,“按 《旧经》云,古老相传,昔有洪崖先生居此山上,故以为名”。又引梁载言 《十道志》: “豫章有铜山,山中有洪井,飞流悬注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扎萨克图汗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东部比格尔附近。
即今山西洪洞县东郭盆村。《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郭盆镇 “在洪洞县东三十里”。
元至元十六年(1279)以南安县改置,属南安路。治所即今江西上犹县。十七年(1280)改为上犹县。
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八道河。为叆河支流。《清一统志·奉天府一》 “叆河” 条下: “又凤凰城北三十里,有萨玛吉河,源出黄波罗峪,……东流入叆河。”
南宋改北遐镇置,属天河县。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元改为北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