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渔阳郡

渔阳郡

①战国燕置。《史记·匈奴传》: “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秦汉治渔阳县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县以东地区。《陈涉世家》: 秦二世元年 (前209),“发闾左适戍渔阳”。即此。西晋废入燕国。十六国后赵石勒时复置。北魏移治雍奴县 (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旧县)。北齐移治潞县 (今北京市通县东城子)。隋开皇初废。

②隋大业初改玄州置,治所在无终县 (大业末改为渔阳县,即今天津市蓟县)。郡在渔山之阳,故名。辖境相当今河北蓟运河以北,北京市平谷县、河北兴隆、遵化县以南,三河、蓟县以东,陡河流域以西。唐改为蓟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渔阳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名蓟州。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鼙鼓动地来。” 即指此。


战国燕置,秦、汉时治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州二区以东地区。西晋省入燕国。十六国后赵石勒复置。北魏徙治雍奴县(即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旧县)。北齐移治潞县(即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城子)。隋开皇初省。大业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先后改玄州、蓟州(隋玄州治无终县,唐蓟州治渔阳县,皆即今天津市蓟县)为渔阳郡。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即此。


猜你喜欢

  • 牱阴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境。《宋史·熊本传》: 熙宁六年(1073),“独牱阴一酋不至。本合晏州十九姓之众,发黔南义军强弩,遣大将王宣、贾昌言率以进讨。贼悉力旅拒,败

  • 觉华岛

    一名菊花岛。即今辽宁兴城市东南海中之菊花岛乡。明 《辽东志》 卷1: 觉华岛在 “(宁远卫)城东南二十里海中”。《明史·袁崇焕传》: 天启元年(1626),后金 “分兵数万略觉华岛,杀参将金冠等及军民

  • 牛脑水驿

    明置,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牛脑驿。《方舆纪要》卷72合江县:牛脑水驿“在县治北”。

  • 景真八角亭

    在今云南勐海县城西二十八里景真山上。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1701,傣历1063年)。傣语称 “窝苏”,意为举行宗教仪式之地,或高级僧侣活动的经堂。高21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折角亚字形砖砌须

  • 栗港

    一名烈港。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沥港。北宋属定海县。《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定海县: 烈港在 “县西北五十里。东出海,近金塘山。嘉靖三十一年,贼汪直引倭入定海关,官军击却之,遂移泊于此”。即今浙江

  • 温泉宫

    ①北魏行宫。有二: (1) 在今河北涿鹿县南桥山下。 《魏书·世祖纪》: 神䴥元年 (428),“八月, 东幸广宁, 临观温泉”。 神䴥三年 (430)春正月,“癸卯,行幸

  • 赵屯浦

    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赵屯浦 “旧当淀山湖北,直受湖水,泻于吴淞江,阔五十丈,通江五大浦之一也。宋、元以来,屡经浚治。……后水利不修,浦去淀湖益远,湖水自北曹港分支

  • 蓬鹊山

    又名逢山、鹊山。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寰宇记》 卷59内丘县: “蓬鹊山亦名龙腾山。在县西六十三里。《地理志》 云: 中丘逢山,长谷诸水所出。《水经注》 云: 中丘有蓬鹊之山。《郡县志》: 昔扁鹊将虢太

  • 龙游市

    1949年解放后由龙游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浙江龙游县。1949年10月撤销,并入龙游县。

  • 韦洞营

    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韦洞营“万历七年, 筑城置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