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渑水

渑水

①一作绳水。即今山东淄博市北裙带河。源出淄博市东北临淄东,西北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 (今小清河)。此下时水亦通称渑水。《左传·昭公十二年》: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指此。久堙。一说渑、绳有别,此水系渑水,不应作 “绳”,不足据。

②即浊水的别名。《水经·淄水注》: 东阳城南阳水流注浊水,“亦或通名之为渑水”。浊水即今北阳河,阳水即今南阳河,并在今山东青州市北。古谚“瘦马不渡渑”,指此。一说渑、绳有别,此水系绳水,不应作 “渑”,不足据。


(渑shénɡ) 古水名。又称绳水。(1)源出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西北流至博兴县东南入时水。此下时水亦通称渑水。《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指此。(2)《水经注·淄水》:广固城北浊水别名绳水;东阳城南阳水流注浊水,世亦通名之为绳水。按:浊水即今北洋河,阳水即今南洋河,并在今山东省青州市北。古谚“渑水不冰,瘦马不渡”,指此。


猜你喜欢

  • 香山

    ①在今北京城西北四十里,为西山支脉。清《日下旧闻考》 卷87引 《长安可游记》: “香山有乳峰石,时嘘云务,类匡庐香炉峰,故名。” 自辽金后,为历代皇家园囿。初为辽中丞阿勒弥私舍。金大定二十六年 (1

  • 冲河镇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冲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五常厅图:东南有冲河口。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中东部。面积42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冲河村,人口 1400。因濒冲河而得名。民国时称第六区,伪

  • 巨母古城

    辽边防城。在今内蒙古满洲里市东南。《辽史·耶律世良传》:开泰三年(1014),“奉命选马驼于乌古部,会敌烈部人夷剌杀其酋长稍瓦而叛,邻部皆应,攻陷巨母古城”。今内蒙古满洲里市东南扎赉诺尔乡之南十里、木

  • 中山县

    ①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改唐县置,治所在今河北唐县西南。五代唐同光初复改唐县。②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改香山县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中山市。1983年改设中山市。(1)古县名。五代梁开平三年(

  • 南旺集

    即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南旺镇。《清史稿·地理志》 汶上县: 有县丞驻南旺集。

  • 施公山镇

    即今浙江慈溪市东五十二里施公山村。元置巡司于此。

  • 化城县

    亦作化成县。北周大象二年(580)改梁广县置,为巴州、大谷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寰宇记》卷139化城县:“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隋大业初为清化郡治。唐武德初复为巴州治。天宝初为清化郡治。乾元初

  • 南堂

    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为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明为首善书院,万历三十三年 (1605)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此建经堂传教。清顺治七年 (1650) 天主教耶稣会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此正式营建南堂

  • 幽州

    ①古 “九州” 之一。在今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尔雅·释地》: “燕曰幽州。” 《周礼·职方》: “东北曰幽州。”②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北京市、

  • 陕东

    地区名。指今河南陕县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西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 (即陕陌,在今陕县西南) 而治,陕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元和志》 卷6陕州: “周为二伯分陕之地,《公羊传》曰: 自陕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