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溪镇

清溪镇

①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松潘县南。《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十三年 (797),“高倜、王英俊由峨和、清溪道薄故松州”。即此。

②唐置,属涪陵县。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三十里长江南岸清溪镇。《资治通鉴》: 唐开成三年 (838),“三月,牂柯寇涪州清溪镇,镇兵击却之”。

③北宋置,属含山县。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二十五里清溪镇。

④北宋置,属贵池县。在今安徽贵池市东南。

⑤北宋置,属真阳县。在今广东英德市北七十里清溪村。明置巡司于此。

⑥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岐岭镇东南青溪村。明洪武五年 (1372) 置巡司于此。万历六年 (1578)废。

⑦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清溪场镇。清光绪 《秀山县志》 卷1: 清溪场在 “县西三十里”。


(1)在浙江省永康市中部。面积44.6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渭街,人口1850。1949年为清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置镇。以境内清渭街、派溪两村各取一字为名。产稻、蚕茧、甘蔗、柑橘等。有冶炼、铸造、五金、电器、衡器、机绣、建材等厂。集市贸易历史悠久,为市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市区。(2)在安徽省含山县中西部。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溪,人口3680。1949年设清溪乡,1958年改公社,1961年设镇。1992年巨兴、半湖二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有砂轮、砖瓦等厂和茶场。养殖毛蟹。合巢芜高速公路、柘乌公路经此。古迹有晋王城、董城、佛慧寺等。(3)在湖南省韶山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4万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溪,人口6100。清于此建有清溪寺,镇因寺名。1952年置清溪乡。1956年并入如意乡。1958年属韶山公社,1961年为如意公社。1986年置清溪镇。主产稻。有棉织、工艺品、食品加工等厂。韶山专线铁路设韶山站。为湘韶公路终点。纪念地有韶山烈士陵园。(4)在湖南省安仁县中北部。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西渡,人口5200。以永乐江清溪洞名。1950年为清溪乡。1958年属珠泉公社,1961年为清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8年置镇。主产稻。省道1833线经此。(5)在广东省东莞市东南部。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溪,人口3410。镇以河名。1958年属塘厦公社。1959年析置清溪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镇。属山区,山间多盆地。产稻、花生、甘薯、木薯、大豆等。特产白花杧果。有毛织、五金、玩具、藤器等厂。莞凤公路经此。古迹有鹿湖亭。(6)在重庆市涪陵区中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溪场,人口2500。三峡库区淹没耕地845亩,迁移人口2234。镇区就近迁往石板村新建。以境内清溪沟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镇,1953年改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5年复建镇。1992年土地坡乡并入。产稻、玉米、小麦、青菜头、柑橘、茶叶等。有钢铁、船舶辅机、内燃机配件等厂。涪丰公路经此。沿长江通机动船。(7)在四川省宣汉县东北部。面积64.3平方千米。人口约3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溪口,人口5000。以场居清溪河出口处得名。1932年建镇。1949年置清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0年建镇。产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盛产柑橘、魔芋、生姜。特产清溪白酒。有水陆运输、粮油加工、建筑、酿酒等业。三清、清老公路经此。江口水库重点旅游开发区在境内。(8)在四川省犍为县南部。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溪,人口6670。以驻地清水溪得名。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为犍为县治。1950年为清溪镇,1958年改公社,1959年复镇。1992年南岸、四平乡并入。有造纸、竹压板、酿造等厂。为县西南农副产品集散地。五新公路经此。(9)在四川省汉源县境西北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 4810。镇人民政府驻清溪,人口2000。清雍正年间因场镇东西均有清澈溪水,故名。隋为汉源县治。唐开元初筑城以拒南诏、吐蕃。1930—1952年先后为清溪县、汉源县治。1949年为清溪镇,1958年为公社,1984年为乡,1992年置镇。主产玉米、小麦、甘薯。盛产花椒,素以“贡椒”称誉。有煤矿及烧砖、仪表修理、粮食加工、运输等业。川云公路西线经此。古城内街道参差、院落古朴。名胜古迹有文庙、玉渊灵泉等。(10)在贵州省镇远县东部、��阳河畔。面积141.1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清溪,人口2950。��阳河两岸青山绿水,水势平缓,故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清浪卫。永乐年间为清溪县。1941年撤县置清溪区署,隶镇远县。1958年建清溪公社。1961年更名清浪公社。1966年后山公社并入,1980年恢复后山公社。1984年置清溪镇。农产有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西瓜等。工业有陶瓷、酿酒、铁锅、造纸等厂。县清溪酒厂、陶瓷厂设此。湘黔铁路、贵鲇公路经此,有公路直通县城。


猜你喜欢

  • 古林县

    唐置,属羁縻西原州。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北宋废。

  • 阳樊驿

    在今河北玉田县西。《方舆纪要》卷11玉田县:阳樊驿“旧在县西二十里。嘉靖二年迁于县之西关”。

  • 白环堡

    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宋史·宁宗纪》: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人攻白环堡,破之”。即此。

  • 牡丹江省

    1937年伪满置,省会在牡丹江市(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东宁、穆棱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

  • 芝田驿

    在今浙江青田县南瓯江之滨。《方舆纪要》卷94青田县:芝田驿“在县南一里大溪滨,亦明初置”。清康熙元年(1662)裁。

  • 南康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包括海宁礁、海安礁、澄平礁、琼台礁、潭门礁、隐波暗沙、欢乐暗沙等。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卢康尼亚滩。1947年改名南康暗沙。

  • 汾西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汾县置,属吕州。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大业初属临汾郡。唐武德初属吕州,治所在今汾西县南四十里申村。后属晋州。开元中移治今汾西县东南四十二里后义村。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还治

  • 蚬壳营

    明嘉靖中建,即今广东惠阳市 (淡水镇) 西北潼湖镇。《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蚬壳营 “在府西北,与博罗县接界。有官军戍守”。

  • 上怀恩州

    元改怀化州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龙茗镇西南。元末废。元改怀化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龙茗西南。属太平路。元末废。

  • 建威县

    北周改白水县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北龙坝乡。唐属武州,贞观元年 (627)省入将利县。古县名。北周时降绥戎郡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北。属武都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