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湘县
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 改湘源县置,为全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七里柘桥村。后周显德三年 (956) 迁治今全州县。元为全州路治。明洪武九年 (1376) 废入全州。
古县名。五代晋天福中以湘源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因境内湘江水清得名。为全州治。周显德三年(956年)迁治今全州县。元为全州路治。明初为全州府治。洪武九年(1376年)改府为州,省县入州。
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 改湘源县置,为全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七里柘桥村。后周显德三年 (956) 迁治今全州县。元为全州路治。明洪武九年 (1376) 废入全州。
古县名。五代晋天福中以湘源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因境内湘江水清得名。为全州治。周显德三年(956年)迁治今全州县。元为全州路治。明初为全州府治。洪武九年(1376年)改府为州,省县入州。
即今四川江津市南李市镇。清光绪《江津县志》卷2:李市场“距城九十里。烟火千余家,陆市此为第一”。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窦于镇。清同治 《栾城县志》 卷2村镇: 窦妪村 “属守信社,在南赵村西,距城二十五里”。在河北省栾城县西部。面积57.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窦妪,人口7320。旧名
又名石门。在今浙江桐乡市西二十里石门镇。春秋时,吴拒越,垒石为门,谓之石夷门。《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张景超引兵攻杭州,败李藏用将李强于石夷门”。即此。在今浙江省桐乡市西石门镇。相传
亦作界石场。即今重庆市巴南区东界石镇。清乾隆 《巴县志》 卷2: 界石场 “离城六十里”。
即今西藏琼结县。《新唐书· 吐蕃传笺证》 引 《吐蕃历史文书》 云: “霞基重回琼巴堡寨,继任父位为王。”
一名任公村。在今安徽歙县北四十里,富资水上源之一昉溪傍。《南史·任昉传》: “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以为
元置,即今江西赣县西北攸镇圩。
唐咸通二年(861)改罗源场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五代闽龙启元年(后晋长兴四年,933)升为永贞县。唐咸通中置,即今福建省罗源县。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永贞县。
金置,属清池县。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东汉置饶安县于此。唐贞观年间移饶安县治于浮水故城(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南新县镇),故此有旧饶安之称。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斋桑泊北,为布赫塔尔玛河支流。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布克图尔玛河又西北流百五十里,有布鲁勒河西南流七十余里来汇。格埒克延丕勒传云:康熙五十六年,大军由布鲁勒擒厄鲁特罗卜藏锡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