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
①原名张岩。在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二十里蓬莱山上。寺建于北宋元丰六年 (1083),相传是清水祖师陈普足圆寂前所建。此后多次维修、重建。现有岩宇依山面壑,作楼阁式,外观呈 “帝” 字形。分昊天口、祖师殿、释迦楼三层。东西两侧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等,均为元明清构筑。殿后宋建真空塔,为清水祖师埋骨地。
②在今江西修水县东北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49南昌府: 清水岩 “南岩有石室,北岩多兰蕙。黄庭坚云,清水岩号为天下胜处”。
①原名张岩。在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二十里蓬莱山上。寺建于北宋元丰六年 (1083),相传是清水祖师陈普足圆寂前所建。此后多次维修、重建。现有岩宇依山面壑,作楼阁式,外观呈 “帝” 字形。分昊天口、祖师殿、释迦楼三层。东西两侧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等,均为元明清构筑。殿后宋建真空塔,为清水祖师埋骨地。
②在今江西修水县东北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49南昌府: 清水岩 “南岩有石室,北岩多兰蕙。黄庭坚云,清水岩号为天下胜处”。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平山镇新隆村。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平南县图: 东南有新隆墟。
即今安徽繁昌县之漳河。《方舆纪要》卷27繁昌县:小淮水“在县东六十里。自宁国府南陵县流经县境,入芜湖县界,会于石硊渡,为鲁港之上源”。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韶州置,属广东道宣慰司。治所在曲江县 (今广东韶关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韶关、曲江、乳源、仁化、乐昌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韶州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至四十五年(1780)间在今新疆伊犁河北、塔勒奇山以南地区所建九城的合称。即惠远城(今霍城县南三十里伊犁河北)、惠宁城(地名巴彦岱,今伊宁市西北巴彦岱乡)、绥定城(地名乌哈尔
①金置,属徐州。在今安徽萧县东北境。②明置,属归善县。即今广东紫金县。隆庆三年(1569)于此置永安县,1914年改名紫金县。(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紫金县境。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治此。(
亦作胶水江。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红河下游入海一段。《交趾总志》卷1:闷江“在胶水县,上接大黄江,下通海”。闷江入海处曰闷海口。《明史·张辅传》:永乐五年(1407),张辅军追黎季犛于“胶水县闷海口”。
元置,在今广东开平县西北。元置,在今广东省开平市西北。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五十五里马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马堡“嘉靖二十五年设,万历初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中数为寇患”。
建置不详。北周属土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境。隋开皇初废。
唐六都护府之一。贞观十四年(640)置,治所在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二十二年(648)徙治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永徽二年(651)还治西州。显庆三年(658)又徙治龟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