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铁路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修筑,北起上海吴淞炮台湾 (上海市吴淞镇北),南至上海闸北老靶子路 (今上海市北站附近)。长16.1公里。沪宁线建成后,成为沪宁线的支线。
旧铁路名。在上海市北部。1876年英商自吴淞炮台湾至上海闸北筑长16.1千米的窄轨铁路,称吴淞铁路。仅通车一年,由清政府购回拆除。1897—1898年重筑,称今名。1904年并入沪宁铁路作为支线。1932年炮台湾至吴淞镇段1.3千米被拆。南端江湾以南段已改建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尚存路段1997年拆除。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修筑,北起上海吴淞炮台湾 (上海市吴淞镇北),南至上海闸北老靶子路 (今上海市北站附近)。长16.1公里。沪宁线建成后,成为沪宁线的支线。
旧铁路名。在上海市北部。1876年英商自吴淞炮台湾至上海闸北筑长16.1千米的窄轨铁路,称吴淞铁路。仅通车一年,由清政府购回拆除。1897—1898年重筑,称今名。1904年并入沪宁铁路作为支线。1932年炮台湾至吴淞镇段1.3千米被拆。南端江湾以南段已改建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尚存路段1997年拆除。
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最高处。其巅有石柱并列,相传有齐女墓在此。《吴越春秋》 卷4:吴王太子娶齐女,女少思齐,日夜号泣,并曰: “令死者有知,必葬我于虞山之巅,以望齐国。” 阖闾伤之,正如其言,乃葬虞
又名新移市。亦作河埠市。即今江西新干县北二十二里荷浦乡。明嘉靖 《临江府志》 卷3: 新淦县市镇有河埠。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6: 新淦县北有河埠。
战国秦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高低堡子村一带。为秦咸阳宫殿之一。《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载: 秦昭王七年 (前300),“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又,同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相
即今河北怀来县东榆林堡。《元史· 明宗纪》: 天历元年 (1328),上都倒剌沙遣兵犯大都(今北京),“兵皆次于榆林”。即此。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榆林堡。《元史·明宗纪》:元天历元年(1328年),上
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茶磨山,“今山周不过三里”。明嘉靖间兵科给事中许相卿隐居于此。
亦作固、 吗。 清置, 即今新疆皮山县。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3和阗: 玛台 “九十里至绰洛克腰台”。光绪二十八年 (
①北宋置,属西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北五十里双桂镇北洛阳坝。②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二十五里东户村乡。清乾隆 《沙河县志》 建置志: 市集有洛阳。③即今江苏武进县东南洛阳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阳湖
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高丽岭在 “ (珲春) 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治所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正统六年(1441) 昌化县徙治于此。
即斡罗思。指13世纪初期基辅罗斯等公国。约当今乌克兰基辅、俄罗斯莫斯科一带。《元史·阔里吉思传》:“曾祖八思不花,从攻乃蛮、钦察、兀罗思诸国。”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