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涧水

涧水

①在今山西洪洞县南。《水经·汾水注》:“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西南径霍山南,又西径杨县故城北。……其水西流入于汾水。” 《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涧水 “有二源,一出岳阳县安吉岭,一出岳阳县堆金里,合而西流,至洪洞县南入于汾”。

②即今河南西北部涧河。与谷水会合后,二水互为通称,或称谷水,或称涧水。《尚书·洛诰》: “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 《禹贡》: “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涧水下游即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河,但对涧水上游河段诸家说法不一: (1) 《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新安县: “ 《禹贡》 涧水在东,南入洛。” 《水经·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东南入于洛。” 指源出今河南新安县南东北流至洛阳西注入涧水之王祥河。(2) 伪孔传曰: “涧出沔 (应为渑) 池山。” 《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左会北溪,溪水北出渑池山,东南流注于谷,疑即孔安国所谓涧水也。” 即指源出今河南渑池县西之涧水,东南流会谷水。(3) 《水经·涧水注》: “又按河南有离山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 水源出今河南新安县东北,东南流至洛阳市西北与古谷水 (今涧河) 合流入洛。

③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明史·地理志》 茗盈州: “南有观音岩,涧水出焉,下流入于丽江。” 《清一统志 ·太平府》: 涧水 “在茗盈土州南。源出观音岩,过岩穿洞,直抵州南。又有三小涧水出山谷间,亦至州前合流,入养利州界。其水狭小,石岩层叠,不通舟楫”。


古水名。(1)即今河南省中部洛河支流涧河。(2)《尚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尚书·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所指下游即今洛阳市西洛水支流涧河的一段,上游各家解释不一:一说指今源出新安县南东北至洛阳市西注入涧河的王祥河;一说即今源出渑池县的涧河;一说即离山水,源出今新安县东北,下游入于今涧河。


猜你喜欢

  • 沮县

    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东黑河东侧。《汉书·地理志》 沮县: “沮水出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 县以沮水为名。西晋永嘉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略阳县东黑河东岸。属武都郡。西晋永嘉

  • 塘栖镇

    又名栖里。亦作唐栖。明置,属仁和县。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北塘栖镇。明初开浚塘河,居民负塘而居,故名。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督臣张经与倭寇战于此。清设巡司。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部、京杭运河两岸。

  • 泰平里溪

    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泰平里溪 “在府南七十里。源出沙县界黄泥坑,流三十余里,经府西南七十里之筼筜山下,又东北流,入于西溪”。

  • 格德尔古河

    即今青海都兰县西北素梭郭勒河。《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 柴达木河 “西北流,格德尔古河、乌兰乌苏河、布隆吉尔河俱自其东注之”。

  • 大峨眉山

    亦名峨眉大山。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峨眉山。《元和志》卷31峨眉县:“峨眉大山,在县西七里。《蜀都赋》云:‘抗峨眉于重阻。’两山相对,望之如峨眉,故名。”唐、宋以来成为佛教胜地。南宋范成大曾游大峨眉山,写

  • 羡裒山

    在今云南蒙自县东九十里。《明一统志》卷86临安府: 羡裒山 “上多石笋,绝顶平地千顷,中有三池,水草四时不枯竭,最宜牧放”。

  • 兰山道

    1913年由原兰山道袭置,属甘肃省。治皋兰县(今甘肃兰州市)。辖境约当今甘肃景泰、兰州、皋兰、永靖、积石山、临夏、夏河、碌曲、玛曲以东,靖远、白银、会宁、定西、陇西、漳县、岷县、迭部以西地区。1927

  • 武州山

    即武周山。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云冈石窟所在地。《魏书·高祖纪》: 太和四年 (480),八月“戊申,幸武州山石窟寺”。《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武州山在 “府西二十里”。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即

  • 都者

    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明时为八寨之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明代八寨之一。参见“八寨”。

  • 故城镇

    北宋置,属福津县。即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福津沟。(1)古镇名。(1)北宋置,即今甘肃省礼县北固城。(2)北宋置,在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2)今镇名。(1)在河北省故城县东部、卫运河北岸。面积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