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晏县

海晏县

1943年改海晏设治局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三角城 (今青海海晏县)。1952年改为海晏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改为海晏县。


在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上游、青海湖东北岸。属海北藏族自治州。面积4360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2镇、5乡,其中2乡为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三角城。古为羌地。西汉元始四年(4年)置西海郡,治今县三角城。南北朝时地入吐谷浑。隋大业五年(609年)为宣德县地,隶西海郡。唐天宝后地入吐蕃。宋为吐蕃唃厮啰辖地。元为吐蕃等处宣慰司辖。明前期为藏族驻牧地,正德七年(1512年)为蒙古族驻牧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节制。1917年为都兰理事辖。1930年为都兰县地。1940年在三角城设海东设治局,旋改为海晏设治局。海晏取意为“海晏河清,地方承平”。1943年改设治局为海晏县,省直辖。1949年由湟源县代管。1950年设立海晏行政委员会,由湟源县辖。1951年恢复海晏县,省直辖。1952年改为海晏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为海晏县,隶新设的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地处祁连山地区东部,东北部高山连绵,西南低缓。境内有著名的金、银滩草原。湟水发源于县境中部的包忽图山。水资源丰富,建有东达滩水库。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经济以牧为主,兼有农业。畜产毛肉兼用的半细毛羊、牦牛、马等。为“浩门马”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绵羊改良重点县之一。产青稞、油菜籽、燕麦、豆类、马铃薯等。野生动物有雪豹、马鹿、麝、岩羊、棕熊、雪鸡、百灵鸟、蓝马鸡等。产冬虫夏草、柴胡、秦艽、雪莲、大黄等药材。矿产有煤、硅石等。工业有冶炼、建材、农机修理、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青藏铁路(在建中)和青新、湟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汉西海郡古城、尕海古城、卡约文化时期德州墓地和白佛寺、阿拉善旗王府遗址等。


猜你喜欢

  • 贾悦

    即今山东诸城市西贾悦镇。1943—1950年初为莒北县治。

  • 泽朗山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七十里。明初移练门巡司于此,改名泽朗山巡司。

  • 神宣驿

    明置,属广元县。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一百三十里宣河乡。《方舆纪要》 卷68广元县: 神宣驿,“正德十年并置递运所于此。《志》 云: 此为秦蜀之要冲,西南朝贡之通道”。清乾隆二十一年 (1756)置巡司。

  • 库楞湖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清一统志·黑龙江》:库楞湖“在呼伦布雨尔西北界。古名俱轮泊,明时为阔滦海子。自西北境外垦特山南发源,东流为胪朐河,今曰克鲁伦河, 流经千余里至此,及西界布雨尔湖流出之乌

  • 石门道

    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线。隋开皇五年(585),率益、汉二州兵所开,是在秦汉五尺道基础上建成。以石门山为名。自今四川宜宾市南行,经高县、筠连、云南盐津、昭通、宣威,南抵曲靖。

  • 芦山县

    ①明洪武六年(1373)改泸山巡司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四川卷下:卢山县“以境内卢山为名也。山在城东,又名卢奴山,以其周匝皆大山,此山在内独小也。字本作卢,后人加草,因山

  • 定西州

    金贞祐四年 (1216) 升定西县置,治所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二十七里。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县地。元初移治安西县 (今定西县),至元三年 (1266)省县入州,属巩昌路。至正十二年 (1352) 改为安定州

  • 九老堂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贺村西唐白居易故宅。《履道里第宅记》:“有九老堂五间。”《新唐书·白居易传》:“尝与胡杲、吉��、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皆年高不事者。

  • 罗汉门

    即今台湾省高雄县东北旗山镇。旧属台湾县,雍正九年 (1731) 设县丞驻此。后置罗汉门巡司。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旗山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旗山镇。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北。清雍正九年(1731

  • 李家街

    即今四川安岳县南李家镇。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李家街“在治南一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