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浮山县

浮山县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晋州。治所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十里古县村。《元和志》 卷12神山县: 浮山县 “因山为名”。武德四年 (621) 改为神山县。金大定七年 (1167) 复改浮山县,属平阳府,治所即今浮山县。兴定四年 (1220) 改忠孝县。元复改浮山县,属平阳路。大德九年 (1305) 改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南部、太岳山南麓。属临汾市。面积938平方千米。人口 12.6 万。辖2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天坛镇。唐武德二年(619年)析襄陵县于郭城置浮山县,县以山名;《读史方舆纪要》:“浮山在县西六十里。相传洪水时,此山随水消长,县因以名。”三年改名为神山县,属晋州。宋初属晋州,政和六年(1116年)属平阳府。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神山县为浮山县,兴定四年(1220年)改名为忠孝县。元仍名浮山县,属平阳路,大德九年(1305年)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清因之。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37年属太岳区。1942年设置青城、浮山二县。1945年二县合并,复为浮山县。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8年与临汾、襄汾二县并称为临汾县。1960年与临汾、襄汾二县分治,恢复浮山县,属晋南专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临汾市。地处临汾盆地东部,洰河、涝河、虼蚂河、红沙河、东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金、铜、云母、石英、石灰石、重晶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铸造、机械、建材、五金等。浮山剪纸闻名,有“剪纸之乡”称誉。临浮、浮沁、浮翼、浮古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老君洞、贯里碑群。


猜你喜欢

  • 永兴郡

    北周武帝改晋昌郡置,属瓜州。治所在会稽县(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稍东)。辖境相当今玉门市地。隋开皇初废。北周武帝时改晋昌郡置,治凉兴县(今甘肃安西县东)。属瓜州。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安西县一带。隋开皇三年

  • 怀安山

    在今广东惠东县西北梁化镇一带。一说在今惠东县东南平海镇一带。《隋书·地理志》:归善县有怀安山。《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归化山”条内:“《志》云,府南北三十里有怀安山。峰峦列峙,环抱郡城。一名

  • 高良涧

    即今江苏洪泽县。《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山阳县: “高良涧在府西南九十里。《志》 云,由清河涧沙埠桥西入淮。万历二十一年,淮水决于此。”

  • 新土尔扈特部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乾隆三十六年 (1771),其台吉舍稜与从子沙喇扣肯率部随渥巴钖汗从额济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河) 东归投附清朝,皆授札萨克,分编二旗,设一盟,称青塞

  • 曼头山

    ①即馒头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武经总要前集》 卷16: 曼头山 “南距潢水契丹之地,辽主避暑之地,今更名大 (永) 安山”。②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魏书· 吐谷浑传》:“显祖复诏上党王长孙观等

  • 蒲婆岭

    亦作蓬婆岭。即今四川理县西北之鹧鸪山、大白山。《资治通鉴》: 唐开元二十六年 (738),“仪凤中,吐蕃陷安戎城而据之,其地险要,唐屡攻之,不克。剑南节度使王昱筑两城于其侧,顿军蒲婆岭下,运资粮以逼之

  • 望星驿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晒经乡。唐樊绰 《蛮书》 卷1: “自西川成都府至云南蛮王府州县馆驿江岭关塞,并里程计二千七百二十里……至通望县木驿四十里, 至望星驿四十五里, 至清溪关五十里。”

  • 洛古河卡伦

    清末置,属黑龙江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黑龙江南岸洛古河村。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33黑河所属卡伦: “游洛古河距讷钦哈达六十四里,对岸为俄镇巴格罗夫。清光绪三十四年副都统姚福升沿江查勘。抵额

  • 吴御城

    即今浙江海盐县治。《旧唐书·地理志》苏州海盐县:“开元五年复置,治吴御城。”唐以来皆为县治。

  • 黄竹岭

    ①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百余里。《明史·地理志》 休宁县: “西南有黄竹岭巡检司。” 《清一统志·徽州府一》: 黄竹岭 “在休宁县西,张公山西支也。与江西浮梁县接界,地当厄塞”。②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