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穹县
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浪穹千户置,属邓川州。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清属大理府。1913年改洱源县。
古旧县名。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浪穹千户置,治今云南省洱源县,属邓川州。明、清属大理府。1913年改名洱源县。
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浪穹千户置,属邓川州。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清属大理府。1913年改洱源县。
古旧县名。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浪穹千户置,治今云南省洱源县,属邓川州。明、清属大理府。1913年改名洱源县。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淮滨县置,属淮安路。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明洪武初改为桃源县。(1)古县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分宿迁县置,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旧泗阳(城厢)
即今云南会泽县东北者海镇。清属会泽县,置巡司于此。
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南伊金霍洛苏木西北。以有供奉成吉思汗陵的“八白室”,故名。
即今广西象州县东百丈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象州县图:东有百丈墟。
在今河南嵩县东。《方舆纪要》卷48嵩县:白杨关“有戍兵”。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石棉或泸定县境。北宋以后废。
在今湖北仙桃市东南。《元和志》卷21沔阳县:马骨湖“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夏秋汛涨,淼漫若海,春冬水涸,即为平田,周回一十五里”。
即今河南洛宁县西南西山底乡。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洛南县。区片名。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西部。泛指西山街以西、黄河路以南,西至辽宁师大,北止山坡地。昔曾为郊区农村,后因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新的住
在今甘肃环县西北。1936年6月至1937年初为陕甘宁省工农民主政府驻地。
又名松林江。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松下江 “在县东南三十里。东通大海,西通福清县。亦曰松下澳。相近者曰大祉、小祉、垅下等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