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桂陵。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北。《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七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古邑名。又称桂陵。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古本竹书纪年》:梁惠王十七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属万州。治所在宣汉县(今四川达川市)。西魏时治所改名石城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二市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治石城县(今达州市)。辖
①北周置,属旭州。治所在金城县 (今甘肃碌曲县东)。隋开皇初废。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眉州置,治所在通义县(今四川眉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一名尼山。亦称尼丘山。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四里曲阜、泗水、邹城三市县交界处。《史记·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得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见“尼山”。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五十里喜峰嵯村,黑河东岸。清于此设千总。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下河村附近。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冢高76米,周长2000米。《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
明成化十一年 (1475) 析高要县置,属肇庆府。治所在高明镇 (今广东高明市西明城镇)。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广东卷: 高明县 “从 (高明) 司名也。南地渐高,如高要、高凉、高明,皆此义也”。民
在今云南腾冲县城西隅、叠水河瀑布南侧小团山。194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时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阵亡烈士而建。有忠烈祠、烈士冢、纪念塔等。忠烈祠建在小团山麓,有碑记述战斗始末和建园缘由。烈士冢呈八行纵队葬列于
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二里。《元和志》卷31双流县: “宜城山在县南十二里。出紫草。”《寰宇记》 卷72双流县: “宜城山在县东南一十里。李膺 《益州记》 云: 宜城山在牛饮水南三十里。”
古代从湔堰(今都江堰县)至犍为(今彭山)间岷江上五津之一。在今四川彭山县北二十里。《晋书·李势载记》:东晋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温从山阳出江南,昝坚到犍为,方知与温异道,乃回从沙头津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