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南国

济南国

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改济南郡为国,封刘肥之子辟光为济南王,都东平陵 (今山东章丘市西)。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泰安、长清、肥城、章丘、济阳、邹平等市县地。景帝三年 (前154) 以参与吴楚七国之乱,国除为郡。武帝以后南部划归泰山郡,辖境缩小。东汉建武十五年 (39) 又改为国。西晋初复改为郡。


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济南郡改置,治东平陵县(今山东章丘市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章丘、济阳、邹平等市县。景帝时为参加叛乱的七国之一。乱平国除仍为郡。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复为国,西晋改为郡。


猜你喜欢

  • 武鸣府

    1912年改思恩府置,治所在武鸣县 (今广西武鸣县)。辖境相当今广西武鸣、马山、都安瑶族自治县及平果县东北部地。1913年废。1912年改思恩府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辖境约相当今广西百色、巴马

  • 泸州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泸州 (今四川泸州市)。成化四年 (1468)迁宋江渡 (今四川兴文县)。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废入泸州。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于泸州

  • 乌州

    ①唐置,为羁縻州,属安定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②辽置,属上京道。治所在爱民县(今吉林双辽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和吉林双辽县地。金废。(1)唐以党项部落置,在今四川省阿坝

  • 三衢

    今浙江衢州市的别称。《明一统志》卷43衢州府:三衢,“《吴会须知》:以路通三越,故名”。

  • 浔阳道

    1914年由赣北道改置,属江西省。治九江县 (今江西九江市)。辖境约当今江西铜鼓、奉新、安义、永修、星子、都昌、余干、万年、乐平、德兴以北地区 (婺源除外)。1928年废。1914年6月由赣北道改名,

  • 三浰水

    即今广东和平县西北之和平河。《明史·地理志》连平州和平县:“西北有浰头山,三浰水出焉,亦名和平水。”《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和平县:三浰水“在县北三十里。其源一出龙南县之牛冈,一出九连山,水流屈曲,

  • 建德府

    南宋咸淳元年 (1265) 改严州置,治所在建德县 (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区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建德路。公元1358年朱元璋改建安府,寻改置

  • 铁佛寺泉

    在今山东泰安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31泰安州: 铁佛寺泉在 “州东二十五里。又龙湾泉,在州南八里。张家泉在州西南五里。《志》云: 州境凡二十八泉,多由平地土石中涌出,俱入汶水,达于运河”。

  • 火炉铺

    即今四川武隆县东北火炉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涪州:火炉铺“在州东三百一十里”。

  • 青肯泡

    在今黑龙江省安达市东,为咸湖。《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南: 青肯泊,泊形如环,中有滩地,半隶肇州。”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安达市东。系松嫩平原洼地湖,经筑堤坝后成为水库型湖泊。湖面海拔4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