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亭庄
即今山东青岛市东北城阳区流亭镇。清同治 《即墨县志》 卷2 《市廛》 有流亭。
即今山东青岛市东北城阳区流亭镇。清同治 《即墨县志》 卷2 《市廛》 有流亭。
或作卫藏四如。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全境建置名。吐蕃建政后,先后兼并境内十余小邦,于其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如”的军政区域四个,即:乌如(中央翼,约当今拉萨市辖各县),要如(左翼,即云如,约当
在今山西东部。《国语·晋语四》: 晋文公 “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韦昭曰: “二邑戎、狄,间在晋东。” 蒙文通 《古代民族移徙考》 依马融说,谓在东阳,即今河南淇县东北。
一名察赤。明西域国名。即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明史·西域传》:达失干“西去撒马儿罕七百余里。城居平原,周二里”。
在今江西黎川县南福山。《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武夷堂 “在新城县福山。宋庆元二年,朱子避韩侂胄,游江右,与门人讲学于此,以崇安故居曰武夷精舍,因以名堂。韩元吉有记”。
亦作搠搠兰河、黑扯连。即今阿富汗西境哈里河。《元史·太祖纪》: 十七年 (1222),皇子拖雷 “渡搠搠阑河,克也里等城”。
唐贞观元年(627)置,为全国十道之一。因在长江之南,故名。辖境相当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江苏、安徽长江以南,湖北、四川长江以南一部分和贵州东北部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江南东道、江南
西魏置,属芦北郡。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南五十五里。隋属武都郡。唐贞观元年(627)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甘肃省文县西南。隋属武都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废。
即白云观。在今北京市广安门外。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初名天长观。赵万里辑校《元一统志》卷1引《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天长观,开元圣文神武至道皇帝斋心敬造,以兴玄元大圣祖。”金泰和三年(1
①地区名。亦称淮右。隋唐以前,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所以习称今皖北、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史记·荆燕世家》: 汉高帝六年 (前201),立 “
①东汉末建。为皇家园林。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隅。《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四年注引王沈《魏书》:“是冬,甘露降芳林园。”又,景初元年注引《魏略》:“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