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洞山

洞山

①即孤竹山。在今河北卢龙县西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 5永平府: 洞山 “其山产铁。有冶”。

②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同安乡西南。是我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唐大中时,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被尊为 “曹洞宗匠”。良价死后,唐懿宗追封他为悟本大师,诏令在普利寺后建墓,后人称价祖塔。寺庙雄伟,僧塔林立,世人称为洞天福地。


(1)山名。在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中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发祥地。唐大中时,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四方僧徒纷趋问法。宜黄县曹山本寂和尚尽得良价心印,广为阐发。良价被尊为“曹洞宗匠”,世称“洞山良价”。咸通十年(869年)良价去世,唐懿宗谥悟本大师,诏令建墓普利寺后,后人称价祖塔。洞山风景优美,寺庙雄伟,僧塔林立,有洞天福地之称。洞口牌楼上刻有“古洞云深”四字,进入洞口,逆葛溪而上,山泉顺新崖飞泻而下,形成银瀑飞练。山崖上有黄庭坚、苏辙等题咏,葛溪两岸有佛塔上百座。13世纪中叶,日本道元禅师来华学佛,由此曹洞宗传入日本。(2)区片名。在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中部。范围大致为淮南火车站以西,老龙眼路以东,洞山宾馆以北,淮南铁路以南地区。因位于洞山脚下得名。为淮南市政治中心。市委、市人民政府、淮南矿务局等党政机关设此。通多路公共汽车。


猜你喜欢

  • 麻张新寨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7随州: 麻张新寨 “在州东北。明初邓愈克随州,讨平麻张新寨”。即此。

  • 斜岩山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舆地纪胜》卷159合州: 斜岩 “在石照县东北八十里,高十余里。有石横亘,岩腹如拖修帛,迤长四五里,岩以此得名。环左右百里,望之如积雪,与日相射。下有穴,俗谓之龙洞。水由洞中出。

  • 无患桥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宏路镇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无患桥“在宏路驿东南。宋熙宁七年建,明朝成化十九年修,长二十有九丈”。

  • 登梯山

    在今河北涞源县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44广昌县: 登梯山 “山路险峻,直上如梯,亦名登梯岭”。

  • 不其县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北。高帝七年(前200)封吕种为侯国,后为不其县。《汉书·武帝纪》:泰始四年(93),“夏四月,幸不其”。注:“如淳曰:‘其音基。不其,山名,因以为县。’”东

  • 逢池

    即战国魏逢泽。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开封县: “逢池在东北。” 即此。见“逢泽(2)”。

  • 皈朝

    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归朝镇。明崇祯中富州尝徙治于此。

  • 方源山

    在今安徽休宁县南,东南接浙江淳安县界。宋淳熙《新安志》卷4休宁县《山阜》:方源山“在县南百十八里。高二百五十仞。周三十里。本名黄土山,唐天宝六年改”。

  • 哑齐

    又作亚崎、大亚齐。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亚齐特区一带 ( 一名哥打拉夜)。明张燮《东西洋考》 卷4: “哑齐,即苏门答剌国,一名苏文达那,西洋之要会也。” 苏门答剌国在15世纪时为亚齐所灭。16

  • 匡五县

    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以陵县改名,治所即今山东陵县。为纪念牺牲于此的吴匡五县长而命名。1949年复名陵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1年由陵县改置,治今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以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吴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