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州

洛州

①十六国前燕建熙六年 (365) 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前秦改为豫州。

②十六国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 (今河南宜阳县西)。苻坚时移治陕县 (今河南陕县)。灭燕后,又移治丰阳县 (今陕西山阳县)。后废。

③北魏泰常八年 (423) 改豫州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太和十七年(493) 移治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改为司州。东魏天平初复改为洛州。隋大业初移治河南县 (今河南洛阳市),改为河南郡。唐武德四年 (621) 又改为洛州。永淳初,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温县以南,嵩县、及登封、禹州二市以北,洛宁、渑池等县以东,荥阳市汜水镇及新密市以西地。开元元年 (713) 改为河南府。

④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改荆州置,治所在上洛县 (今陕西商州市)。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为商州。


(1)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寻移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又移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后复徙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后废。(2)北魏改司州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太和中复名司州,并迁都于此。东魏又改洛州。隋废。(3)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荆州改名,治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商南、洛南等市县区域。北周改名商州。(4)唐初改河南郡置,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开元元年(713年)改为河南府。


猜你喜欢

  • 胡麻岭

    在今甘肃定西县西。《方舆纪要》 卷59安定县 “双峪岭” 条: “又南四十里为胡麻岭,相传张骞自西域还,种胡麻于此而名。”

  • 云南驿

    明洪武中置,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后废。在云南省祥云县中部、滇缅公路线上。向为滇西交通要地。

  • 安城县

    ①东汉以安成县改名,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西严田乡东北竹山下。三国吴属安成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安复县。②北魏改安次县置,属燕郡。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北古县村。后复改安次县。③南朝梁置,

  • 丹朱岭

    在今山西高平市北。《清一统志·泽州府》:丹朱岭“在高平县北四十五里,与潞安府长子县接界。……按《县志》,丹朱岭接长子县界,以尧封长子丹朱得名。此说傅会。《汉书》长子县注,长读长短之长,今俗为长幼之长,

  • 谷利县

    即谷和县。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旧唐书·地理志》、《寰宇记》卷81作“谷利县”。

  • 黑牙克巴什

    在今新疆阿克陶县西。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 布鲁特五部之一奈曼 “西抵黑牙克巴什,与俄属让库尔接”。

  • 新兴栅

    一作宜阳栅。在今河南遂平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李愬讨吴元济,“袁滋至唐州……元济围其新兴栅,滋卑辞以请之,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即“宜阳栅”。

  • 应昌县

    元置,为应昌府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后为应昌路治。《元史·顺帝纪》:元末,“帝驻于应昌府。又一年,四月丙戌,帝因痢疾殂于应昌”。明初废。古县名。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置

  • 胡城县

    南朝梁置,属颍州西恒农、陈南二郡。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北魏以后废。古县名。南朝梁武帝时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属西恒农郡。北魏以后废。

  • 奉公埭

    在今浙江萧山市西。《资治通鉴》: 隋开皇九年 (589),右卫大将军武川宇文述攻陈吴州刺史萧��, “进至奉公埭”。 即此。古水利工程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隋开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