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泜水

泜水

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山海经·北三经》: 敦舆山,“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清一统志·赵州一》: 泜河 “自临城县西南发源,东南径顺德府内丘、唐山二县界,又东南径隆平县南,至任县入滏阳河。…… 《旧志》: 泜源有二,此为南泜,在临城县西南二十五里,流径柏畅亭,至县西五里许,断伏不流,下二百余步复出,东径钩盘山下合沙河。又东南径内邱、唐山、隆平抵任县,入大陆泽,俗名三断绿杨河”。

②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南。源出封龙山,东南流经元氏县西南六里纸屯村入槐河。《史记·陈余列传》:“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余泜水上。”

③一名滍水。即今沙河。汝水支流。源出今河南鲁山县西,东流经叶县北,至舞阳县西北入汝河。《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前627),“晋阳处父侵蔡,楚子上救之,与晋师夹泜而军”。


古水名。(1)源出今河北省赞皇县西北黄沙岭,东北流经县北。再东北经元氏县南,折而东南,在宁晋县东南入滏阳河。《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西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余泜水上”,即此。(2)又名滍水、滍川。即今沙河。源出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尧山(东大尖),东流经鲁山县南,又东经平顶山市南、叶县北,又东入汝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晋阳处父侵蔡,楚子上救之,与晋师夹泜而军。”即此。参见“滍水”。


猜你喜欢

  • 西河县

    ①隋开皇初改永安县置,属晋州。治所在白坑城(今山西临汾市东北十三里)。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废。②唐上元元年(760)改隰城县置,为汾州治。治所即今山西汾阳县。明洪武

  • 哈尔蛮卫

    明永乐十年 (1412)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南波波瓦河口附近。后废。

  • 红山市

    在今陕西榆林市北十里。《清一统志·榆林府二》:红山市,“明嘉靖中,与套部互市于花马池。隆庆五年吉农乞贡,复请开市,因立市于此”。

  • 千万贯长官司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置,属雷波卫。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千万贯乡。雍正六年(1728)改为土千总。

  • 汾川县

    西魏大统十八年(552)改安平县置,为乐川郡治。治所在若多村(今陕西宜川县东二十四里大村)。北周保定二年(562)迁治库利川北甚寒原。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隋属延安郡。唐属丹州,开元二十二年(734)移

  • 长宁军

    北宋政和四年(1114)改淯井监置,治所在武宁县(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长宁、珙县及兴文、高县、筠连部分地。元属马湖路。泰定二年(1325)改为长宁州。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

  • 鸡川县

    ①唐先天元年(712)析翼水县地置,属悉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说在今黑水县东。天宝元年(742)属临翼郡。五年(742)改属昭德郡。乾元元年(758)属真州。后废。②金升鸡川砦置,属西宁州。治所

  • 杨家湾

    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南杨家湾镇。清同治《毕节县志稿》卷2:杨家湾在“城西八十里”。

  • 均阳水驿

    明置,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南。《方舆纪要》卷79均州:均阳水驿“在州城南”。

  • 正觉寺

    ①俗称大寺。在今山西长治县(韩店镇)西北二十里看寺村。清光绪《长治县志》卷3:正觉寺“在城(今长治市)南二十里刊字村。唐太和间建”。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②南朝宋泰始中建。原名延祚寺,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