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池县

河池县

①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元和志》 卷22河池县: “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上有池,似覆壶,有瀑布,其县因山为名。山在成州界,去县稍远,今县所处,谓之河池川,故取以为名。” 《后汉书·公孙述传》: 建武九年 (33),“使 (王) 元与领军环安拒河池”。即此。西晋后废。北魏改置广化县,隋仁寿元年(601) 复改河池县,属河池郡。唐属凤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迁治固镇 (今徽县)。蒙古至元初于县置南凤州 (后改为徽州),至元七年 (1270) 省入徽州。

②北宋初置,属金城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北。后属宜州。大观元年 (1107) 改为怀德县,为庭州治。四年 (1110) 复为河池县,仍属宜州。南宋属庆远府。元属庆这路。明天顺六年(1462) 迁治屏风山 (今河池镇东),成化十三年(1477) 复还旧治,弘治十七年 (1504) 升为河池州。1912年复为河池县,属广西柳江道。治所即今河池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3年迁治金城江镇 (即今河池市),1983年改为河池市。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徽县西北银杏。属武都郡。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公孙述以王元等领军据河池拒汉,来歙等大破之,即此。晋永嘉后废。北魏于此置广化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河池县。大业中属河池郡。唐属凤州。宋开宝五年(972年)移治固镇(今甘肃徽县)。蒙古时为南凤州治。至元元年(1264年)南凤州改徽州,为徽州治。七年省县入州。(2)古旧县名。宋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南,属宜州。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升县为州。1912年改州为县。治今河池镇,1953年迁治金城江镇。1983年撤销,改设河池市。


猜你喜欢

  • 玄水

    又名元水。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青龙河。《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肥如县:“玄水东入濡水。”《水经·濡水注》:玄水“出肥如县东北玄溪,西南流径其县东,东屈南转,西回径肥如县故城南,俗谓之肥如水。西南流右会卢

  • 西宕渠郡

    南朝齐置,属益州。治所在宕渠县(今四川盐亭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盐亭、射洪二县地。西魏恭帝移于涌泉山,改为涌泉郡。南朝齐置,治宕渠县(今四川盐亭县西北)。以在南宕渠郡之西得名。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

  • 天堂寺

    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天堂乡。民国《甘肃省县总分图》永登县:西北有天堂寺。集镇名。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城西部、大通河北岸。天堂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有汉、土、藏等族。元建寺称乔典堂,藏语意为

  • 慕德镇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明属番禺县。洪武三年 (1370) 置慕德里巡司于此。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北。元属番禺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慕德里巡检司。

  • 南皋桥镇

    即今浙江湖州市北十二里白雀乡驻地南皋桥村。村北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丘城遗址。

  • 独山州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明洪武十六年 (1383) 改置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独山县南,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为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

  • 江陂塘

    又名江陂。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三十六里江口镇附近。《水经·颍水注》:“(大漴)陂水南流,积为江陂。”即此。北宋于此设江陂镇。

  • 古徐鬼国讹夷朵

    即虎思斡耳朵。西辽都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元史·郭宝玉传》:甲戌(公元1214年),宝玉“从帝讨契丹遗族,历古徐鬼国讹夷朵等城,破其兵三十余万”。

  • 义店镇

    金置,属扶沟县。在今河南扶沟县境。

  • 西周封国。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左传》: 僖公五年 (前655),“江、黄、道、柏方睦于齐”。杜注:“汝南西平县有柏亭。” 《续汉书·郡国志》 汝南郡西平县: “有柏亭,故柏国。”古国名。西周封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