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沟
旧名急流江。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二十五里急水沟。《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六合县: 河子沟“宋淳熙初所开新河也,下流入于大江”。
旧名急流江。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二十五里急水沟。《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六合县: 河子沟“宋淳熙初所开新河也,下流入于大江”。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雷洞坪至金顶之间的山道。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自娑罗平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遂极峰顶光相寺。”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1峨眉县:“由雷洞坪
即浈昌县。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舆地纪胜》卷93南雄州:昌水“贞、昌二水合流,故县曰真昌。后以国讳改曰保昌”。
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南大小岘山。《宋书·符瑞志》:“宋武帝永初元年九月庚辰,甘霖降丹徒岘山。”元《至顺镇江志》卷7:岘山“在(丹徒)县西南五里”。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五里。《寰宇记》卷94:岘山“本名显山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保宁府 (今四川阆中市)。后废。
即葫芦河。今宁夏南清水河。《宋史·刘昌祚传》: 元丰四年 (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昌祚出胡卢川,次磨齐隘”。
在今山西省北部。北起山西阳高县西北边墙,西南经大同县西部至怀仁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云州云中县: “有阴山道、青坡道,皆出兵路。”
简称春江。在浙江中部。钱塘江干流之一段。上起桐庐县桐庐镇,接桐江,下迄萧山市闻家堰,连钱塘江。《清一统志· 杭州府一》: 富春江“自桐庐经富春入钱塘江”,故名。唐罗隐有 《秋日富春江行》,宋陆游有 《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半石之山“来儒之水出于其阳,而西流注于伊水。……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水经·洛水注》:“合水南出半石之山。”
①东汉和帝时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达川市。建安六年 (201) 属巴西郡。三国蜀汉属宕渠郡,寻属巴西郡。西晋初废。惠帝时复置,属宕渠郡。南朝宋为巴渠郡治。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为石城县。②南朝
即今四川巫山县东南之官渡河。《明史·地理志》巫山县:“东有大宁河,又有万流溪,皆注入大江。”《清一统志·夔州府一》:万流溪“在巫山县东六十里。自湖北恩施县大溪河发源,东流至万流驿入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