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沪尾

沪尾

一作淡水。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淡水镇。《东西洋考》:明崇祯二年(1692),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筑城塞,名圣多明各(San Domingo)。当地人称“红毛城”、“沪尾城”。清咸丰十年(1860)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清史稿·孙开华传》:光绪十年(1884),法人犯台,与刘铭传主军事,“檄守沪尾”,与法军激战,“斩馘二千余级,法人遁走。……同时守沪尾者,朱焕明为最著”。


即“淡水”。


猜你喜欢

  • 永昌县

    ①三国吴分泉陵县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北七十三里砖塘镇。隋废。②十六国前秦苻坚建元六年(370)改枋头置,属汲郡。治所在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前枋城村)。建元二十年(384)废。③南朝宋元嘉

  • 兀惹城

    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附近。《辽史·奚和朔奴传》:统和十三年(995)秋,“迁都部署,伐乌惹,驻于铁骊。秣马数月,进至兀惹城”。即此。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县城附近。辽代为兀惹族政治中心。

  • 集龙塘

    即今湖南汝城县东北六十五里集龙乡。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桂阳县 (今汝城县) 图: 县东北有集龙塘。

  • 北桥镇

    ①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十六里北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北桥镇在城西南三十六里。”1933—1944年和1948—1954年上海县两度迁治于此。②即今江苏吴县北北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 榕海

    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参见“榕城”。

  • 鬼门

    底柱山三门之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清一统志·陕州》 “底柱山” 条引 《陕州志》: “三门: 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有得脱。”底柱山“三门

  • 仁义河

    在今山西灵石县南。《方舆纪要》卷41灵石县:仁义河“在县南四十里。源出沁源县境。经尖阳山,民引渠以灌田,至仁义驿西南二十里而入于汾”。

  • 柯桥镇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二十六里柯桥镇。清设巡司于此。在浙江省绍兴县西北部、浙东运河两岸。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8.6万。镇人民政府驻柯桥,人口1.5万。明张元忭《三江考》:“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

  • 多伦县

    1913年改多伦诺尔厅置,县治即今内蒙古多伦县。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1928年属察哈尔省。1950年划属内蒙古察哈尔盟。1958年改属锡林郭勒盟。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河北省相邻。属锡林

  • 鸡宗关

    北宋熙宁九年(1076)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二里南新镇鸡宗山上。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熙宁九年(1076),静州将杨文绪结连蕃部攻茂州,“茂州南有鸡宗关,路通永康军”。《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