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池阳县

池阳县

①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俗名迎冬城。《汉书·地理志》 池阳县注引应劭曰:“在池水之阳。”因名。汉建池阳宫于此。西晋属扶风国。北魏为咸阳郡治。北周建德中废。

②南朝宋置,属新野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附近。

③唐武德四年(621)改三原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清水峪南。六年(623)改名华池县。贞观元年(627)复名池阳县,移治今泾阳县北云阳镇。八年(634)废。

④唐贞观元年(627)改云阳县置,属雍州。治所即今陕西泾阳县北云阳镇。八年(634)复为云阳县。

⑤唐贞观三年(629)置,属燕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七年(633)改为承恩县。


古县名。(1)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治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以在池水之阳得名。属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左冯翊。境内有池阳宫。东汉永初五年(111年)曾徙北地郡寄治于此。西晋为扶风国治。北魏移治今泾阳县,为咸阳郡治。北周建德中废入泾阳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三原县置,治今陕西省三原县北清水峪南。属京兆府。六年改名华池县。


猜你喜欢

  • 狗街渡

    即今云南宜良县西南狗街镇。滇越铁路经此。

  • 九陌

    《三辅黄图》卷2引《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遂泛指都城中的大路。唐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亦指田间的道路。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见《三辅黄图》卷二引《三

  • 常旧山

    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谷和县 “有常旧山”。

  • 呼闷城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新唐书·西域传》: 贞观中,拔汗那立 “阿了参为王,治呼闷城”。

  • 普昌

    在今云南姚安县西。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

  • 清平驿

    明洪武十九年 (1386) 改翁驿置, 属平越卫。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南一里。

  • 谷和县

    亦作谷利县。唐文明元年(684)开生羌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天宝元年(742)属江源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当州。广德后废。古县名。唐文明元年(684年)置,治今四川省黑水县南。属当州

  • 阿克素睦尔瓦

    亦作阿黑素睦尔瓦、阿克苏睦尔瓦。清帕米尔八卡之一。光绪五年(1897)后置,在今克孜勒拉巴特。宣统《新疆图志》卷8:光绪十七年(1891),“俄夺占帕密尔,修筑堡垒于黑孜吉牙克、阿克素睦尔瓦、苏满三处

  • 彭城洲

    即彭城矶。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宋书·谢晦传》: 元嘉三年 (426),谢晦自江陵带兵东下,“晦至江口,到彦之已到彭城洲,乃攻萧欣于彭城洲”。即此。《元和志》 卷27岳州巴陵县: “彭城洲,在县东北九

  • 鹏茄啰国

    亦作西天鹏茄啰国。故地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卷上: “西天鹏茄啰国都号茶那咭城,国一百二十里。民物好胜,专事剽夺,以白砑螺壳磨治为钱,土产宝剑兜罗绵等布。或谓佛教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