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江州

江州

①春秋战国时巴国都。即今四川重庆市。三面环水,颇似江中之洲,故名。《水经·江水注》:“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春秋桓公九年, 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好是也。及七国称王, 巴亦王焉。”周慎王五年(前316)秦灭巴国后,改置江州县。

②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置,治所在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市东)。《元和志》卷28江州:“因江水以为名。”东晋咸康六年(340)徙治寻阳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其时辖境相当今江西、福建二省,湖北陆水以东、长江以南及湖南舂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 后辖境渐小。南朝宋升明元年(477)徙治柴桑县(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梁太平二年(557)徙治南昌县(今南昌市东),陈天嘉初复移治湓口城(今九江市)。隋大业三年(607)改为九江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江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江州。唐时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德安、彭泽、湖口、都昌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江州路。

③北魏置,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西南恩阳镇。西魏恭帝改为万州。

④西魏置,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方山上。恭帝改为方州。

⑤西魏置,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废帝三年(554)改名沔州。

⑥亦名西江州。南朝梁置,治所在江阳郡江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北)。《清一统志·眉州》:“江州本置于江阳,故取以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彭山、仁寿、双流三县相连地区。北周州郡并废。

⑦北周置,治所在宜昌县(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隋开皇十八年(596)改为津州。

⑧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宜都县(今湖北枝城市)。辖境相当今湖北枝城市地。六年(623)改为东松州。

⑨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南二十五里江州镇。元属思明路。明属太平府。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1918年废。


(1)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分荆、扬两州置,治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市)。因江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江西、福建两省和湖北省长江以南、陆水以东以及湖南省舂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自东晋至南朝陈,治所屡有迁徙,或治武昌县(今湖北鄂州市),或治湓城(今江西九江市),或治半洲(今江西九江市西),或治柴桑县(今江西九江市西)。辖境渐小。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九江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江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属江南西道。辖境限于今江西省九江、瑞昌、德安、彭泽、湖口、星子、都昌等市县地。北宋属江南东路,南部辖境又有缩小。南宋属江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江州路。(2)北魏末年置,治今四川省苍溪县东北。属巴郡。西魏恭帝改为方州。(3)南朝梁置,治江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彭山县。北周废。(4)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改晋州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复为晋州。(5)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宜都县(今湖北宜都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都市一带。六年改名东松州。(6)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南江州。后废。


猜你喜欢

  • 大阜

    在今山东费县西南百里。《方舆纪要》卷33费县:“亦曰大崮。一名货郎阜。祊水发源于此。”

  • 有娀

    古国名。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一带。《淮南子·墜形训》:“有娀在不周之北。”《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又曰:“桀败于有娀之虚”,即此。

  • 长乐河

    在今四川宣汉县南。《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长乐河“在县南。其源为白龙、赤甲二泉,会而为河,下流达于渠江”。

  • 杞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雍丘县(今河南杞县)。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兰考二县以南,通许县以北,尉氏县以西,睢县以东地。贞观元年(627)废。②唐武德初置,治

  • 大王桥镇

    1912年置,属广饶县。即今山东广饶县东南二十六里大王镇。

  • 荆山戍

    又名旧城。北魏延昌四年 (515) 置,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梁书·武帝纪》: 普通五年(524) 九月,“北兖州刺史赵景悦围荆山……十二月戊寅,魏荆山城降”。即此。

  • 阳遂县

    西晋太康二年(281)改阳成县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德寿县西。南朝宋大明后废。古县名。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阳成县置,治今越南河静省德寿西。属九德郡。南朝宋大明后废。

  • 洞口墟

    即今广东新兴县北十里洞口镇,为东门河与新兴江汇合处。明万历 《广东通志》 卷46: 新兴县有洞口墟。

  • 马袅渡

    即今海南省临高县东马袅乡。《清一统志·琼州府二》:马袅渡“在临高县东四十里……有哨船防守”。

  • 乌江县

    西晋太康六年(285)置,属淮南郡。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北四十里乌江镇。东晋属历阳郡。南朝宋为临江郡治。梁为江都郡治。陈复为临江郡治。北魏属临滁郡。隋属历阳郡。唐属和州。明洪武省入和州。古县名。西晋太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