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场
即今四川安岳县东南四十里永清镇。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永清场“即流湖场,在治东南四十里”。
即今四川安岳县东南四十里永清镇。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永清场“即流湖场,在治东南四十里”。
在今四川大足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69大足县:回万山“山势高耸,诸山回顾”。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改邛部军民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在四川越西县。二十七年(1394) 属四川行都司。辖境相当今四川越西、甘洛两县及汉源、石棉两县的大渡河以南地。清雍正六年(1728) 改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舆地纪胜》卷90韶州:岑水场“出产银铜。庆历七年置。……《舆地广记》云:崇宁元年升涔水场为建福县。今无此县”。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置,在今广东省翁源县西北小宝山南麓。属曲江
在今云南姚安县西。《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阳派河“在府西。自金秀山发源东流,汇为阳派河,入西汹溪,而合于青蛉河”。
亦作固尔扎。又名金顶寺城。即今新疆伊宁市。《清一统志·伊犁》: 宁远城 “在伊犁河北,惠远城东南九十里。地名固勒札”。
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夫村。《左传》:昭公十年(前532),陈桓子召子周“与之夫于”。杜注: “济南於陵县西北有于亭。”
①南朝宋置,属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德庆、郁南、罗定等市县境。隋开皇中废。②南朝宋文帝时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元嘉二十年 (443) 废。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二十里。春秋时为卫邑。《春秋》: 僖公三十一年 (前627),“卫迁于帝丘”。即此。《左传》: 昭公十七年 (前525),辛慎曰,“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太平御览》 卷82引
三国蜀汉置,属南郡。治所在油口(今湖北公安县)。《寰宇记》卷146公安县:“《荆州记》云:先主败于襄阳,奔荆州。吴大帝推先主为左将军荆州牧,镇油口,即居此城。时号先主为公,故名其城为公安。”西晋太康元
即今台湾省本岛北部淡水河。清乾隆间范咸 《重修台湾府志》 卷1: 淡水港 “在 (淡水) 厅治北二百里海口。水程十里至关渡门,内有大澳,分为二港,西南至摆接社止,东北至峰紫峙止,番民往来俱用蟒甲,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