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思陵

永思陵

南宋高宗陵墓。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


猜你喜欢

  • 平虏卫

    明成化十七年(1481)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嘉靖中移治老军营(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五十五里平鲁城镇)。清雍正三年(1725)改为平鲁县。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置,治今山西省大同

  • 道口铺

    即今山东聊城市西三十里道口铺乡。旧属堂邑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堂邑县东有道口铺。

  • 南豫州

    ①南朝宋永初三年 (422) 分豫州淮东置,治所在历阳 (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和安徽定远、来安、和县等县以西,河南光山县、新县、湖北武湖水以东的江北、淮南地。永嘉七年(430) 省。大明

  • 姑蔑

    ①一作姑末。在今浙江龙游县北。《国语·越语上》: 句践之地 “西至于姑蔑”。《左传》: 哀公十三年 (前482),越伐吴,“ (吴王孙) 弥庸见姑蔑之旗”。杜预注: “姑蔑,今东阳太末县。”②春秋时鲁

  • 沈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陈州置,治所在项城县(今河南沈丘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周口、项城、沈丘、郸城、太康、西华、淮阳等县市地。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仍治项城县。贞观元年(627)废。(1

  • 巴安府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巴安县置,属川滇边务大臣。治所即今四川巴塘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巴塘、乡城、得荣三县,理塘西部及西藏盐井县地。1913年复改为巴安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升巴安厅置,治今四

  • 石人汪

    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北之石城岛。《新唐书·地理志》:“登州东北海行……东傍海壖,过青泥浦、桃花浦、杏花浦、石人汪、橐驼湾、乌骨江八百里。”吴承志《贾耽记州边入四夷道里考实》谓:石人汪,庄河口外石城岛。即今

  • 赐水

    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漂水。《水经· 漻水注》: 赐水 “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赐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相近,宜为厉水矣。一水出义乡,西南入随,又注漻”。

  • 北胜府

    元至元二十年(1283)升北胜州置, 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 职方典永北直隶厅:“元以兵自北来,首捷此土,故名北胜。”辖境约当今云南永胜、华坪两县地。明洪

  • 如浑水

    桑干河支流。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之御河。《水经·㶟水注》:如浑水“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余里,东流径故城南北, ……屈径平城县故城南,……又东南流注于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