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二十里河溪镇。《元史·宪宗纪》: 八年 (1258) 十一月,“庚午次和溪口,遣骁骑略青居山”。即此。
隋置,在今辽宁锦州市西。一说在今辽宁义县境。《资治通鉴》: 隋大业七年 (611),炀帝谋伐高丽,“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者过半”。古镇名。隋置,在今辽宁省义县境。大业
俗称漕渠。隋开皇元年 (581) 由郭衍主持开凿,起自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东至今潼关县北达于黄河。《隋书·郭衍传》: 衍 “征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余里。关
1931年置,属热河省。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同年改设全宁县。1931年由翁牛特左旗析置,治乌丹城(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同年升全宁县,隶热河省。
在今天津市宁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宝坻县:红心堤,“《志》云:在县东南二百里,逼近海口。相传秦始皇所筑,潮水虽满而堤不没”。
即金堂县。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西。《寰宇记》卷76:金堂县“晋天福初改为汉城县,后复旧”。
①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侧。源出抚宁县东北,于秦皇岛市西注入渤海。《清一统志·永平府一》:汤河“源出汤泉寺山,南流经海阳店,又南经秦皇岛入海”。②即今辽宁辽阳县东之汤河。《清一统志·奉天府一》:汤河“在辽
又名珠浦桥、绳桥、索桥。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二里岷江上,为二王庙(崇德庙)通青城山主要索桥。《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索桥,“《寰宇记》导江县犍尾堰有索桥、李冰祠。《图经》云:本军江流湍悍,不通船筏
辽置,属西京道。治所在倒塌岭 (今内蒙古阴山之大青山)。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子王旗、镶黄旗、正镶白旗以北地区。《辽史· 耶律棠古传》: 保大二年(1122),“天祚出奔,棠古谒于倒塌
唐南诏置,治所在永昌城(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北部抵缅甸、印度及我国西藏交界处,东抵怒江;南部处澜沧江和怒江之间,南达小黑江。宋大理改永昌府。公元8世纪中南诏阁罗凤置,治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市隆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