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从长官司
明初改福禄永从长官司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属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改为永从县。
明初改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南永从。属思州宣慰司,后属黎平府。正统七年(1442年)改置为永从县。
明初改福禄永从长官司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1414)属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改为永从县。
明初改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南永从。属思州宣慰司,后属黎平府。正统七年(1442年)改置为永从县。
在今浙江永康市东南。《清一统志·金华府》 “孝义寨”条下:“李溪寨在县东南十八里。宋置温处四州都巡检司,后改置合德乡巡司。”即今浙江省永康市东南李溪。宋置合德乡巡检司治此。
一名岭子关、关子岭镇。明置,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四十里关子岭村。《方舆纪要》卷42介休县:子岭关“县东南六十里,路出沁源县,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
亦作伊丽河、亦列河、依列河、帝帝河。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注入巴尔喀什湖之伊犁河。《汉书·陈汤传》:建昭三年(前36),汤与甘延寿出西域,也延寿谋曰:匈奴如得乌孙、大宛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
又名统幕、土幕、土木。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十五里土木乡。《资治通鉴》: 唐武德六年(623),“高开道所部弘阳、统漠二镇来降”。后讹为土木。明永乐初置堡。古镇名。唐初高开道据怀戎时所置,即今河北省怀来县
即今陕西城固县西柳林镇。《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得长柳渡。长柳,村名也。汉太尉李固墓碑铭尚存,文字剥落,不可复识。”
北宋开宝九年 (976) 筑, 属秦州。 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十五里。 熙宁三年 (1070) 改为穰镇。
明置,属小河守御千户所。即今四川平武县西北九十里水晶镇。《方舆纪要》卷73小河守御千户所:马元堡“在叶堂东四里。又东七里为水进堡……皆有兵戍守”。
南诏和大理又称阳苴咩城 (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 为紫城。《南诏野史》: “代宗甲辰广德二年,羊苴咩城成,凤名之曰大理城,又名紫城。” 郭松年 《大理行记》: “阳苴咩城亦名紫城。”
即珥陵镇。在今江苏丹阳市南珥陵镇。《方舆纪要》 卷25镇江府丹阳县: 珥村镇 “在县南四十里珥渎河西岸,南接金坛县界”。
金置,属交河县。在今河北泊头市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