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眼
即今云南施甸县北水长。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水眼土巡检司。
即今云南施甸县北水长。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水眼土巡检司。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塔藏乡(达基寺)。《清一统志·松潘直隶厅》:“潘州营在厅北四百八十余里。即潘州故址。……其南一百八十余里,地名达建寺,距黄胜关一百二十里,为潘州黄胜适中之地,亦设官兵戍守。”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清一统志·顺天府二》: 通济河 “在霸州东。由苑家口逆流达栲栳圈,经关王堂、山川坛转北入护城河。每秋霖河泛,舟楫直抵城下,商贾辐辏”。
即今江苏如皋市南石庄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山西省汾阳市西南隅。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庄,人口 2110。原名石家庄,后简化成石庄。1949年属汾阳县三区,1954年
亦作奢垄。在今四川小金川县西四十五里宅垄乡。《清史稿·明亮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征金川,“自思纽顺河取得里、得木甲诸寨,袭破宅垄,复取僧格宗,与阿桂会美诺”。即此。四十一年(1776)设宅垄屯
在今山东莒县故城内。《战国策·齐策》: 淖齿 “杀闵王于皷里”。鲍彪注: “莒中里也。”
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北。为金川土司著名喇嘛寺庙。清乾隆《金川琐记》卷1:广法寺“本名雍市喇嘛寺,距崇化屯署三里。由来既久, 日就荒废。乾隆四十一年帑项重修,赐名广法寺,并赐御书,‘政教恒宣’扁额”。
①即吕梁山。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尚书·禹贡》: “治梁及岐。” 《方舆纪要》 卷42以为梁山即吕梁山。②亦名东梁山、博望山。即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东岸东梁山。《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七年 (463)
亦名石门山。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14融州:石门山“县北有下石门山”。《清一统志·柳州府》:石门山“在怀远县西北七十里……亦曰下石门”。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仁兴镇古城。元改罗次县。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禄丰县东北碧城镇。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为罗次州,二十四年改为罗次县。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五岭关”条下:“《志》云,今县西十里有张村,以唐张志和隐此而名。”集镇名。(1)在浙江省江山市区东南部。张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350。产茶叶、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