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喇坝
即今贵州织金县。清康熙三年(1664)于此置平远府。二十二年(1683)改平远州。1914年改织金县。
即今贵州织金县。清康熙三年(1664)于此置平远府。二十二年(1683)改平远州。1914年改织金县。
①北宋置,属安岳县。在今四川安岳县南六十里清流场。《舆地纪胜》 卷158普州: 艮岩 “在安岳之清流镇,有泉石佳致,杜孝严有记”。在场南有宋代磨岩造像。②北宋置,属新繁县。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清流镇。③
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南四十里官升镇。清光绪 《射洪县志》 卷2: 官升店场在 “县东南八十里”。
明洪武六年(1373)置,属济南府。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宣德元年(1426)改武定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棣州置,治今山东省惠民县。属济南府。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惠民、乐陵、阳信、商河等县市地。宣德
一名坡塔什、佛塔什。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苏盖提东一百六十里喀拉喀什河南岸。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康挖克 “又名波塔什。洪图,佛塔什。柴草俱蕃茂”。
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武功县置,属安都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隋属普安郡。大业九年 (613) 移治今武连镇。唐武德初属始州。先天二年 (713) 属剑州。天宝初属普安郡。
亦名蒙山、始阳山。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南,与雅安市接界。《寰宇记》 卷77名山县: 罗绳山“在县西五里。从蒙山西入芦山县,又北接邛州火井县”。《方舆纪要》 卷72芦山: 卢山 “其相接者曰始阳山,俗呼为罗
①在今陕西佳县北朱家坬乡附近。《宋史·地理志》晋宁军:宁河堡“地名哥崖岭,元符二年同砦赐名”。②即今甘肃和政县。明于此置和政驿。1929年又置和政县。
自今山西太原市西北上兰村至七府坟。长16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6年建成。
即耳里匮设治局。治所在乌列盖(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西乌列盖)。
①古为阳泉水。即今山西阳城县北芦苇河。《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芦河“在县南。源出鹿台山,流经阳城县东十八里,合于沁水”。②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乌尔虎河(乌拉根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