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阳镇

武阳镇

①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省武阳县为镇,属融水县。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明、清时置巡司于此。

②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武阳司村。明嘉靖八年(1529) 置巡司于此。


(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武阳。北宋属融水县。明、清时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1)在浙江省武义县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66.2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4.8万。老区在溪北,为主要商业区。溪南为新区。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置县后历为县治。1930年置镇,以熟溪古名武阳川而名武阳镇。1946年改名壶山镇,以镇壶山得名。1950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改壶山公社,1961年复称壶山镇,1992年再名武阳镇。产稻、油菜籽、茶叶、蚕茧、竹木等。有机械、轧钢、金属拉丝、棉纺、服装、制伞等厂。有解放桥、熟溪桥、壶山桥相连。金温铁路经镇北。上松公路经此,永武公路终点。熟溪桥为宋建屋盖式古桥。镇东北金鞍山有明建发宝象龙塔。(2)在江西省瑞金市西南部。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坪布圩,人口 4880。以处武阳地片名武阳圩。1950年为武阳、安福等乡,1958年合并设武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8年改设镇。产稻、甘蔗。有建材、家具、玻璃纤维等厂及钨矿。206国道经此。境内武阳桥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桥”之称。(3)在江西省南昌县中部偏南。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 2500。以武阳渡得名武阳街。1949年属武阳等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8年设武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主产稻。有农机、农具、砖瓦、造纸等厂。公路西通县城、北接南峡公路。(4)在湖南省绥宁县东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 3500。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武阳寨,明设巡检司,因在武岗之阳得名。1956年设武阳乡,1958年为武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木材、柑橘、茶叶。特产松香、竹笋、板栗、玉兰片。有茶叶加工、地板条、服装等厂。设有圩场,为县东部重要集镇和交通枢纽。有洞通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江西布政使司

    明洪武九年(1376)置,治所在南昌府(今江西南昌市)。辖境北至今江西九江市,东至今江西玉山县,南至今江西安远县,西至今江西永宁县。其范围约当今江西全省之地。清为江西省。见“江西省”。

  • 新厂

    即今湖北石首市北三十八里新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石首县北有 “新厂”。

  • 绥安堡

    即宁安堡。即今宁夏中宁县。《清一统志·宁夏府二》: 绥安堡 “在中卫县东南一百三里。明嘉靖七年建。本朝乾隆二十四年设巡检”。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

  • 尚冠里

    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闾里名。具体方位不详。《三辅黄图》 卷2: “长安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南平等里。” 《汉书·宣帝纪》: 帝少时

  • 湔堰

    即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中。《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历都安县。……李冰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塴,塴有左右口,谓之湔塴,江入郫江,检江以行舟。《益州记》 曰: 江至都安堰其右,检其左,其正流遂东

  • 沮水戍

    在今陕西勉县西北。《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资治通鉴》: 东晋宁康元年 (373),“梁州刺史杨亮遣其子广袭仇池,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广兵败,沮水诸戍皆委城奔溃

  • 日月潭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由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湖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湖中有一小岛,区分为日潭和月潭。清乾隆《续修台湾府志》作水里湖,盖因为水里社番所据之地

  • 刘家渡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三十五里长江滨之刘渡镇。清乾隆《无为州志》卷4《津梁》:刘家渡“在城南四十里”。

  • 普安厅

    清嘉庆十六年 (1811) 改普安州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光绪三十四年(1908) 改为盘州厅。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普安州改置,治今贵州省盘县。直属贵州省。辖有今贵州省盘县和水城

  • 铜山

    ①在今江苏江宁县南。宋《景定建康志》 卷17: 铜山 “在江宁县东南七十里,周回一十九里,高一百丈。昔人采铜于此,故名。《旧志》: 陈轩 《金陵集》 载: 鲍昭过铜山,掘黄精诗云: 铜山昼深沉,乳窦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