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安县

武安县

①秦置,属邯郸郡。治所在今河北武安市西南五里店子古城。张守节 《史记正义》: “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汉属魏郡。魏晋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仍属魏郡。隋属武安郡,移治今武安县。唐属磁州。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入邯郸县。后复置,仍属磁州。清属河南彰德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8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划归河北省。1988年改设武安市。

②三国吴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东南。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为武熙县。

③三国吴置,属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河南宁省南定县东南。西晋武帝时改为南定县。

④北魏置,属武兴郡。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境。西魏、北周间废。

⑤唐证圣二年 (696) 分龙丘县置,属衢州。治所在今浙江龙游县南。《寰宇记》 卷97: “以地有武安山,因以为名。” 后废。

⑥唐圣历元年 (698) 改石泉县置,属金州。治所即今陕西石泉县。神龙元年 (705) 复改石泉县。

⑦唐置,为武安州治。治所在今越南海防市海防西北。天宝初为武曲郡治。后废。

⑧金皇统三年 (1143) 降武安州置,属大定府。治所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大定七年 (1167)改名武平县。


(1)古县名。(1)三国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西北。属郁林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武熙县。(2)三国吴置,治今越南南定省南定东南,属交趾郡。西晋改南定县。(3)武周证圣二年(696年)析龙游县置。“以地有武安山,因以为名”(《太平寰宇记》)。一说析龙丘置,在今浙江省龙游县;一说析常山、须江、弋阳三县置,在今浙江省江山市境。属衢州。后废。(4)金皇统三年(1143年)降武安州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白塔子村。属大定府。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武平县。(2)古旧县名。秦置,治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店子古城。西汉武帝封田蚡于此,置侯国,后改为县。属魏郡。三国魏改属广平郡,正始元年(240年)封曹爽为武安侯,后仍为县。东魏属魏尹。北齐属清都尹。北周仍属魏郡。隋大业初移治今市,属武安郡。唐先后属洺州、磁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后复置;仍属磁州。清属彰德府。1958年并入邯郸市。1961年复置。1988年改设武安市。


猜你喜欢

  • 何岩水

    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何岩下。《方舆纪要》卷96仙游县:何岩水“源有三, 皆出山谷中。其下流一出濑溪下木兰陂,一出鲤湖下莒溪,一出龙津下延寿溪,并注于海”。

  • 裕溪河

    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西通巢湖,东南流至裕溪口入长江。《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裕溪河“在无为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与和州分界。亦濡须水分流也。又名新裕口”。古称濡须水,又称运漕河。在安徽省中东部。是巢湖通

  • 白玉河

    即今新疆策勒、和田二县境之玉龙喀什河。《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于阗“其河源所出,至于阗分为三: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鸟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

  • 堰头镇

    即泺口。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集。明置堰头镇巡司。《方舆纪要》 卷31历城县载:堰头镇 “即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因曰堰头”。古镇名。又称下泺堰或泺口。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洛口。因泺水入大

  • 曹溪寺

    在今云南安宁市西北十五里龙山山腰。《清一统志 ·云南府》: 曹溪寺 “在安宁州西北葱山。南宋时建。中有优昙花树。本朝康熙中,总督范承勋建护花房于寺左。又有圣水塔,一名清禅塔,在寺之右”。在云南省安宁市

  • 九日山摩崖石刻

    在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旭日村九日山上。自晋以来,历代均有石刻。现存有摩崖石刻七十五方,分布于东西两台,有反映海外交通的祈风石刻十三方,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泉州郡守偕

  • 柳门

    俗名大北门。即江陵城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北门拱极门。《方舆纪要》卷78荆州府: 江陵城 “大北门旧名柳门,外有城壕”。北宋苏轼 《荆州十首》 诗云: “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北行连许

  • 雾社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仁爱乡。原为高山族村社。1930年雾社高山族同胞举行反日起义,即“雾社事件”。今街头建有抗日纪念碑。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山区,属南投县,距埔里镇23千米。位浊水溪上源与眉溪的分水岭上,

  • 马金岭

    在今浙江开化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3开化县:马金岭“在县北九十里,东接遂安,北接休宁,最为冲要”。

  • 沈家窝堡

    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东北沈家镇。民国《呼兰县志》卷1:沈家窝集“(距府)六十里”。1928年建成之呼海铁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