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楚邑,后属吴。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9),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即此。秦置堂邑县。

②一作唐。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春秋》: 隐公五年 (前718),“公矢鱼于棠”。杜注:“今高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鲁侯观鱼台。” 即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集 (鱼台县旧治) 东北十二里鱼亭山。

③春秋时莱邑。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左传》:襄公六年 (前567),齐师 “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即此。齐灭莱,后亦名邮棠。

④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冠县东。《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前548) “齐棠公之妻”。杜注: “棠公,齐棠邑大夫。” 清江永 《春秋地理考实》 谓即邮棠,疑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顾栋高 《春秋大事表》 以为即今山东聊城市西北堂邑镇。


古邑名。(1)又名唐。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左传》隐公五年(前718年):“公将如棠观鱼者”,即此。(2)春秋莱邑,后地入齐。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左传》襄公六年(前567年):“莱共公浮柔奔棠”,即此。(3)春秋楚地,后属吴。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左传》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即此。西汉置棠邑县。(4)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冠县东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猜你喜欢

  • 巨平侯国

    东汉改巨平县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五十里。后复为县。

  • 临易

    春秋燕都。在今河北雄县西北。《世本》: 燕“桓侯徙临易”。战国称易。在今河北省雄县西北。春秋时曾为燕国都。《世本》:燕“桓侯徙临易”,即此。战国时又称易。

  • 端溪

    ①在今广东高要市东北栏柯山西麓。产砚石,世称端砚。唐宋时采砚于此。宋苏易简 《砚谱》云: “端溪有斧柯、茶园、将军地,同是一溪,惟斧柯出者大不过三四指,一两呵汗津滴沥,真难得之物。” 又叶樾 《端溪砚

  • 纳远川

    即伊克托苏图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都斯图河。为黄河支流。

  • 七龛山

    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舆地纪胜》卷174涪州:七龛山“在武龙县北一十五里”。《方舆纪要》卷69武隆县:七龛山“在县北二里。山高大,上有七穴”。

  • 兰阴山

    即今浙江兰溪市西兰江西岸横山。《寰宇记》卷97兰溪县:兰阴山“在县西五里。一名横山,临截三江”。今为兰溪风景胜处。又称横山、烟台山。在浙江省兰溪市区西3千米处。古时山上多兰花,“兰花十里照春水,山鸟无

  • 赵孤庄

    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顺德府》: 赵孤庄,“相传程婴匿赵孤处”。

  • 东浦市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东浦镇。清乾隆《绍兴府志》卷7《市》:东浦市“去县西北十里”。

  • 东宕渠僚郡

    南朝齐改东宕渠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宕渠县(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等市县地。梁改为东宕渠郡。

  • 彭亡山

    亦名彭望、彭模、平模、平无、平望、彭女。即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里仙女山。《后汉书· 岑彭传》: 建武十一年 (35) 伐公孙述,至武阳县,“彭所营地名彭亡,闻而恶之,欲徙,会日暮,蜀刺客诈为亡奴降,夜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