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柴门关

柴门关

①在今江西上饶县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上饶县: 柴门关 “在县北百里,通江南婺源县之要道”。

②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一百里。清光绪 《甘肃新通志》 卷9: “负山临河,峭壁镌 ‘秦蜀咽喉’ 四字,出关五里即四川南坪界。”


猜你喜欢

  • 东流安抚司

    明洪武八年(1375)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东流司乡。后废。

  • 上包座佘湾寨

    即今四川若尔盖东南包座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上包座佘湾寨土千户。

  • 罗旁

    地区名。明、清时指今云雾山西北、云开大山以东、西江以南地区。以罗旁山得名。为瑶人所据。《明史·神宗本纪》: 万历五年 (1577) 夏五月,“广东罗旁瑶平”,因置罗定州。《清一统志· 罗定州》: 泷水

  • 越王山堰

    在今浙江绍兴县北。《新唐书·地理志》 越州山阴县: “北三十里有越王山堰,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凿山以畜泄水利。”

  • 龙峨山

    亦名龙翱山。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三十里。《宋史·蛮夷传》:大中祥符六年(1013),讨晏州多刚县斗望,王怀信“分遣部下于罗箇颊罗能落运等村及龙峨山掩杀,大获戎具,斩首级及重伤投岩死者颇众,烧舍千区及积谷累

  • 大佛沱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长江岸。以江岸有元末摩岩石刻大佛而名。为往来木舟停泊处。

  • 南八城

    即南疆八城。清中期以来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诸城之统称。清中期以后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周围各城之统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起,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市)、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县)、叶尔羌、和阗

  • 太鲁阁峡

    在今台湾省花莲县北,立雾溪谷中。西起上游,东至太鲁阁。“太鲁阁”为高山族语“美丽”之意。立雾溪东流于南北岸高峰间,石灰岩夹峙,东西长约19公里。南侧断崖高达1000米,蔚为壮观。在台湾省花莲县北境立雾

  • 关岭

    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2天台县:关岭“在县西北四十里,与新昌县分界”。

  • 长洲县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分吴县置,与吴县并为苏州治。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元和志》卷25:长洲县“取长洲苑为名”。宋为平江府治。元为平江路治。明为苏州府治。1912年并入吴县。古旧县名。武周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