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景亳

景亳

①又称薄。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御览》 卷155引 《帝王世纪》: “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也。”

②即北亳。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椒举言于楚子曰: “商汤有景亳之命。” 《太平御览》 卷155引皇甫谧 《帝王世纪》: “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 《史记·殷本纪》: “汤始居亳。” 《正义》 引 《括地志》 云:“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


左传》昭公四年(前538年):“汤有景亳之命。”即北亳。商“三亳”之一。《续汉书·郡国志》梁国蒙县刘昭注引《帝王世纪》:“有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处。”又《括地志》:“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市南)北五十里有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史记·殷本纪·正义》引)一说即西亳。参见“北亳”。


猜你喜欢

  • 葛浪洞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浪洞乡。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北。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初废。

  • 毕歆河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比金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阿库密河”条下:“毕歆河,在(宁古塔)城东一千五百余里。源出毕歆窝集, ……西北流入乌苏哩江。”

  • 桃林场

    唐长庆二年 (822) 置,即今福建永春县。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 升为桃源县。唐长庆二年(822年)析南安县西界两乡置,即今福建省永春县。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桃源县。因桃

  • 同峺

    今广西南丹县西南罗富乡同贡村。清光绪三十年(1904),陆荣廷追破陆三于此。

  • 乌江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遵义县西南乌江镇。后废。

  • 南宁道

    1914年由邕南道改置,属广西省。治邕宁县 (今广西南宁市)。辖境约当今广西大化、平果、隆安、扶绥、上思以东,都安、马山、上林、宾阳、横县以西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邕南道改名,治邕宁县(

  • 新和县

    1941年改托克苏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新和县。取 “新疆永久和平” 之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北依天山支脉却勒塔格山。属阿克苏地区。面积为8223平方千米。人口14.3万。 辖2镇、6乡

  • 阿速

    ①即阿迷。元属察哈汗国。即今新疆阿克苏市。②又名奄蔡、阿思。在今高加索以北,顿河下游一带。《元史·定宗纪》:“又从诸王拔都西征,次阿速境。”即此。

  • 甘松县

    ①西魏置,属甘松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黄龙乡。隋开皇初废入嘉诚县。②唐贞观五年(631)置,属西金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634)属岩州。后废。古县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置,治今四川

  • 石马镇

    ①北宋置,属仁寿县。在今四川井研县北。《舆地纪胜》卷150隆州:石马镇“在仁寿县西南六十五里”。②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南万岙乡河北村。《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石马镇在“县南五里石马山下。嘉靖三十七年倭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