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宗
即布拉木达克喇城。宋代名布让。明为普兰。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普兰宗。1960年改设普兰县。“普兰”,藏语意为独毛。
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普兰县普兰。1960年撤销,改置普兰县。
即布拉木达克喇城。宋代名布让。明为普兰。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普兰宗。1960年改设普兰县。“普兰”,藏语意为独毛。
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普兰县普兰。1960年撤销,改置普兰县。
在今湖南沅江市西北二十里。明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杨嗣昌葬此,故名。
即法特哈门。在今吉林舒兰市西北法特镇。《清史稿·地理志》 舒兰县:“有巴彦鄂佛罗边门,即法特哈,康熙中更名。”
今上海宝山县东北长江中,长兴岛西北部。民国 《宝山县续志》 卷1沙州: “长兴沙。此即前志 《水利图》 所称鸭窝沙,俗以其形如睡鸭,故名。后改长兴。”
一名韩信岭。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唐杜佑 《通典·州郡九》 汾州灵石县: “今县东南有高壁岭。” 《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八年 (576),“高阿那肱所部兵尚一万,守高壁”。胡三省注: “高壁
北宋置,属仁寿县。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四十五里。
即可蓝山。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附近。《汉书·地理志》 安定郡乌氏县: “都卢山在西。” 《元和志》 卷3原州百泉县: “可蓝山,一名都卢山,在县西南七十里。”
南宋绍兴中置,在今甘肃西和县南百里。《宋史·吴曦传》: 南宋开禧二年 (1206),吴曦叛,“金人犯西和,王喜、鲁翼拒之。战方急,曦传令退保黑谷,军遂溃”。即此。
一名莎岭。在今新疆巩留县西南。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62: 索果尔岭 “索果尔水出焉。其阴产铁”。
即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即小江)南侧拖角。清代属腾越州茨竹寨土守备。《永昌府文征·左孝臣传》:“光绪二十六年正月,英吉利兵数千,越恩梅开江入腾越境,……十四日至他戛,入孝臣分地。”后来左孝臣在反侵略战争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7崇安县:双溪寨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即双溪水口也。其南十余里为四渡寨,旧尝设兵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