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谷
一名昌涧。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唐李贺居昌谷,有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及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诗。《明史·地理志》 称为刀辕川。
又称昌涧。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谷水源出渑池东,南流经洛宁、宜阳入洛。唐李贺居此。
一名昌涧。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唐李贺居昌谷,有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及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诗。《明史·地理志》 称为刀辕川。
又称昌涧。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谷水源出渑池东,南流经洛宁、宜阳入洛。唐李贺居此。
即今河北广宗县北四十里董里集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广宗县图: 北有董里集。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九十里三石浦。《方舆纪要》卷92台州府:三石镇“在府东。嘉靖中,倭掠临海之三石镇”。即此。(1)古镇名。在今浙江省临海市东南川南乡三石浦附近。明嘉靖中,倭寇掠临海县三石镇,即此。(2)
①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白音巨流河。《金史·地理志》 临潢府:“有天平山、好水川,行宫地也,大定二十五年命名。”②亦名好水。又名甜水河。即今宁夏隆德县境之渝河。《宋史·西夏国传》:庆历元年(10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北,解放北路西侧的象岗山。1983年6月发现。墓在山腹部,墓底距岗顶约20米。墓室南北长10.85米,东西最宽处12.43米,前部有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有主室和东西侧室,主室之后有后藏
北魏置,属代郡。治所即今山西左云县。孝昌中废。北魏置,治今山西省左云县。属代郡。北周后废。《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年),“突厥寇代州之武周城,州兵击破之”。即此武周县故城。
在今湖南长沙市东南角城堞上,与岳麓山遥相对峙。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部在此歼灭清兵甚众,城垣几被攻破,萧于此役殉难。在今湖南省长沙市旧城区南门。原为天心、文昌二阁,清初重修并为天心阁
即今广东揭东县东南炮台镇。旧属揭阳县,清设巡司于此。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东。《方舆纪要》 卷122思州府施溪长官司: 施溪在 “司东里许。其上流自铜仁府来,流经司北十里,有龙门滩,滩险损舟。下流达湖广辰州府界”。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东北,六朝建康子城北。《南齐书·东昏侯纪》:永元三年(501)夏,“于阅武堂起芳乐苑, 山石皆涂以五采,跨池水立紫阁诸楼观,壁上画男女私亵之像。……又于苑中立市,太官每旦进酒肉杂肴
即今广东丰顺县西南下八镇南贵人村。清有把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