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昆明湖

昆明湖

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为西山诸泉汇注之湖。金时称金海。元称瓮山泊。郭守敬辟通惠河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水及瓮山沿途诸泉汇注于湖中,湖面增大,流入都城。明代湖内多菱荷,河岸又有亭台之胜,为京城一游览胜地,称为西湖。清乾隆十五年 (1750) 重浚,第二年加筑东堤,拦蓄玉泉山东流之水,湖面扩大。又分支绕至万寿山后,称为后湖,形成环包万寿山的局面。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改名昆明湖。清 《日下旧闻考》 卷84载 《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 “湖既成,因赐名万寿山昆明湖,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意。” 清末慈禧太后又大加疏浚。湖边有石舫、铜牛,湖中有长堤、十七孔桥等胜景。


(1)在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北倚万寿山。金时引金山(即万寿山)下的水汇成金水池,亦称金海。元郭守敬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因万寿山曾有瓮山之名,又称瓮山泊。俗称西湖。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弘历为庆祝其母六十寿辰,改瓮山为万寿山,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故事,改瓮山泊为昆明湖。清末慈禧为给自己庆寿,又大加修浚,遂成今日规模。面积220余万平方米,约占颐和园四分之三。湖滨有石舫,湖中有长堤和十七孔桥等胜景。湖光山色,风景绮丽,为首都著名的游览胜地。1965年引入密水云库之水。(2)即“滇池”。


猜你喜欢

  • 皂口镇

    又名造口。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六十里皂口。《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万安县“皂口江”条下:“宋建炎初,隆祐太后避兵南指章赣,金人蹑其后,追至造口,不及而还。造口即皂口也。”明洪武三年(1370)置巡司于此

  • 义泉镇

    清置,属隰州。在今山西隰县东南二十七里义泉村。

  • 白沙岛

    旧名镇海屿。又名北山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乡。明曾在此设防。在台湾海峡东南部、澎湖列岛的澎湖岛北。因海滨遍布白色珊瑚沙砾,故名。明代曾设防,称镇海屿,又称北山屿、赤崁仔。为澎湖湾东北屏障。面积14

  • 张舍村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北张舍镇。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平西县。

  • 南口堡

    即今广东梅县西之南口镇。清光绪 《嘉应州志》 卷4: 南口堡在 “城西南三十里。有南口墟,往来大道”。

  • 江边塘

    即今云南弥勒县东南九十二里江边乡。清光绪《皇朝中外一统舆图》:弥勒县东南有江边塘。

  • 沈阳县

    西汉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东北。东汉废。(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华县东北。以在沈水之北得名。属左冯翊。东汉废。(2)旧县名。1914年改承德县置,治今辽宁省沈阳市。后历有废置。1960

  • 秦望山

    ①又名秦山、秦皇山。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秦望山 “相传秦始皇登此山望海,亦曰秦驻山。山南有洞甚深邃; 又有坑,产白垩”。②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9江

  • 寇准墓

    在今陕西渭南市西北官底乡左家村。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 (今陕西渭南市北)人。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 (1004) 辽军南进,时寇准为相,力主抗战,促使宋真宋亲赴澶州 (今河南濮阳市

  • 邓塞

    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西晋陆机《辨亡论上》:“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水经·淯水注》:“浊水又东径邓塞北,即邓城东南小山也。方俗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黄祖于其下。浊水东流注于淯。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