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昆 (崑) 仑 (崙) 山

昆 (崑) 仑 (崙) 山

①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潜山县 “牛眠山” 条下: “又昆仑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上有泉,近置昆仑寨于此。”

②在今福建福安市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96福安县: 昆仑山 “高耸万仞。上有天池,池畔多民居”。

③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昆仑山在 “县东北三十里。势高耸,望之若祥云。南有伏虎岩,清泉石室,最为幽胜”。《清一统志·泉州府》: 昆仑山 “宋蔡襄读书于此。大中祥符间,有僧道养居山南岩下,能伏虎,因名伏虎岩”。

④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南二十里。明嘉靖 《淄川县志》 卷1: 昆仑山 “或以形如毂轮,故名”。

⑤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九塘乡北八里,与宾阳县接界。海拔306米。《舆地纪胜》 卷 106 邕州:昆仑山 “在宣化县东。昆仑关在焉”。《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 昆仑山在 “府东北百里。巉岩峭拔,高出群山,有道极险阨,古设关于此,以扼蛮洞,关上有台…… 《志》 云: 关扼宾、邕两界,旁多岐岭,与诸夷通,据关而守,则间道所当虑也”。

⑥亦名昆嵝山。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北。《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昆仑山 “在江北厅北一百五十里。《元统志》: 据府渠、合之境,高十里,俯视三郡如指掌然,林壑深翠,峰顶绝无尘埃。按 《明统志》作昆嵝山”。

⑦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太平御览》 卷38引 《竹书纪年》: “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70:东晋永和元年 (345),“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在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室,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史记· 司马相如》: “西望昆仑。” 《正义》 引 《括地志》: “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

⑧又作昆仑墟。古昆仑山包括今喀喇昆仑山 (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之间)、昆仑山 (西起帕米尔高原,绵延于新疆、西藏之间,向东延入青海境内)。古代把塔里木河南源视为黄河源,昆仑山往往被误为黄河发源处。《山海经· 西三经·西次三经》: “昆仑之丘……河水出焉。” 《史记·大宛列传》: “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⑨在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境。《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谅江府: 昆山 “在府东凤山县境。岩洞殊胜”。

⑩亦译军屯山。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之昆仑岛。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昆仑 “古者昆仑山,又名军屯山,山高而方,根盘几百里,截然乎瀛海之中,与占城东西竺鼎峙而相望。下有昆仑洋,因是名也。舶泛西洋者,必掠之,顺风七昼夜可渡。谚云: 上有七州,下有昆仑”。


猜你喜欢

  • 上思江

    即今广西上思县西明江。左江支流。《明一统志》卷85思明府:上思江“在上思州治西。源出十万山,流经于此,至古万寨与小江水合”。

  • 静海寺

    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北狮子山西南麓。明永乐九年 (1411) 为纪念郑和第二次远航西洋归来而建。郑和晚年在寺内居住多年。鸦片战争期间,清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曾在寺内与英国侵略者 “议和”。现为 《南

  • 中左翼右旗

    又称西路中左翼右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新依德尔北。

  • 冒山

    即今安徽萧县西南十八里帽山寨。因冒山得名。《水经·获水注》: “刘澄之云: (萧) 县南有冒山。” 即此。

  • 白波谷

    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五年(188)二月,“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永固。东汉中平五年(188年),郭大领导的一支黄巾军以此为根据地,并

  • 乐羊城

    在今河北定州市西。《水经·滱水注》:“滱水又东径乐羊城北。《史记》称魏文侯使乐羊灭中山,盖其城攻中山所造也,故城得其名。”

  • 杨芬港

    即今河北霸州市东杨芬港乡,为大清河入三角淀之口。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霸州图:东有杨芬港。

  • 乐安乡

    西汉置,属僮县。在今安徽泗县东北。《汉书·匡衡传》:“衡封僮之乐安乡。”即此。

  • 阿巴哈纳尔左旗

    又称东阿巴哈纳尔旗。旧旗名。1949年由阿巴哈纳尔左翼旗改名,治贝子庙(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境),属察哈尔省。1950年合并于东阿巴嘎东阿巴哈纳尔西浩济特联合旗。

  • 双城府

    清宣统元年(1909)改双城厅置,治所在双城堡(今黑龙江省双城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及五常市西北部一带。1913年改双城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升双城厅置,治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属吉林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