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方城县

方城县

①西汉置,属广阳国。治所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十七里方城村。东汉属涿郡。三国魏属范阳郡。晋属范阳国。北魏属范阳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

②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置,属襄城郡。治所即今河南方城县。《元和志》卷21:“取方城山为名。”西魏为襄邑郡治。隋属淯阳郡。唐属唐州。北宋庆历四年(1044)废入南阳县,元丰元年(1078)复置。金为裕州治。明洪武初废入裕州。1913年复置,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③北魏普泰元年(531)置,为安州及广阳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化县伊逊河东岸。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在今密云县境内。北齐废。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固安县西南方城。属广阳郡。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封刘放于此,置方城侯国,属范阳郡。西晋国除仍为方城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2)今县名。在河南省西南部。属南阳市。面积2542平方千米。人口98万。辖7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因县境东北部有方城山得名。《元和郡县志》方城县:“取方城山为名。”春秋为楚方城地。秦置阳城县(治今方城县城东),因地处方城之南得名,属南阳郡。西汉改阳城县为堵阳县,因地处堵水(今三里河)之北而得名。东汉、三国魏因之。南朝宋改称赭阳县。北魏废赭阳县,置方城县,治今方城县城,属襄城郡。隋属淯阳郡。唐属唐州。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废方城县,元丰元年(1078年)复置。金泰和八年(1208年)置裕州,治方城县。元因之。明初废方城县入裕州,属南阳府。1913年废裕州置方城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南阳专区,1969年属南阳地区,1994年属南阳市。地处南阳盆地北缘,白河流经西部边缘,干江河、澧河、潘河、三里河、赵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甘薯、豆类、芝麻、棉花、烟叶、花生为主。矿产有萤石、滑石、石英、金、铜、铅、锌、金红石、重晶石等。工业有采矿(萤石、滑石、石英)、化肥、酿造、化纤、乳品、食品加工等。焦柳铁路、郑南西线公路经过西部边缘,郑南公路和方南、方社公路在县城相交。名胜古迹有平高台遗址、楚长城要塞遗址、汉博望城遗址、汉廷尉张释之祠、北宋襄汉漕渠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青田山

    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4青田县: 青田山在 “县治西北一里。有泉石之胜,县以此名”。

  • 邦偏山

    一作偏邦。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18孟缅长官司:邦偏山“在猛猛南。高六十里”。

  • 白鹤江

    指今越南西北永富省从越池流经白鹤之红河。《元史·忙古带传》:至元间,“从诸王阿台征交趾,至白鹤江,与交阯伪昭文王战”。《交趾总志》卷1:“白鹤江在三带州。上有洮江,沱江、宣江三水合流于此,下通泸江。”

  • 义绥县

    北魏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遂平县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遂平县北。属襄城郡。北齐废。

  • 营口厅

    清宣统元年 (1909) 析海城、盖平二县地置,属奉天省。治所即今辽宁营口市。1913年改为营口县。清同治五年(1866年)置,治今辽宁省营口市。属奉天府。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直隶厅。1913年

  • 海盐县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上海市金山县(洙泾镇) 东南三十一里张堰镇南。西汉末县城沦于柘湖,徙治武原乡 (今浙江平湖市东)。东汉永建二年 (127) 又陷为当湖,徙治故邑城 (今平湖市乍浦镇东南海中)。

  • 北蔡村

    即今天津市武清县北二十八里北蔡村乡。清设把总驻所。

  • 凤山设治局

    1929年11月由通河县析置,驻凤山屯(今黑龙江通河县西北凤山镇)。1933年伪满升为凤山县。1939年裁撤,并入通河县。1947年复改凤山县。1929年由通河县析置,治凤山屯(今黑龙江通河县凤山镇)

  • 才溪

    即今福建上杭县北才溪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三次到此。今有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 武昌郡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孙权置,属荆州。治所在武昌县 (今湖北鄂州市)。不久改为江夏郡。西晋太康初又改为武昌郡。辖境相当今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嘉鱼、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昌等市县地。东晋属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