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斗六

斗六

即今台湾省云林县治。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1有“柴里斗六社”。康熙《诸罗县志》作“斗六门街”。本是洪雅族的一个社名,后简称“斗六”或“斗六门”。清光绪十九年(1893)云林县移治于此。日本占领后于1901年设斗六厅,1920年设斗六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斗六镇。1950年升为县辖市。


即“斗六门”。


猜你喜欢

  • 隆阳县

    唐武德二年 (619) 置,为南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8南川县引 《寰宇记》 曰: 隆阳 “取西永隆山为名”。先天元年 (712) 避讳改为南川县。古县名。

  • 沱口

    一作沲口。又称驼口镇。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沱沟。《旧唐书· 宪宗纪》: 元和十二年 (817)十月,“裴度往沲口观板筑五沟”。《资治通鉴》 作沱口。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沱沟。《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

  • 馆前村

    即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馆前镇。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汀东县治此。

  • 迦罗舍佛

    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之叻丕一带。《旧唐书·南蛮列传》: “堕和罗国,南与盘盘,北与迦罗舍佛、东与真腊接,西邻大海。” 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作罗卫。

  • 厦门厅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以同安县嘉禾屿等地置,属泉州府。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辖今厦门岛。1842年中英 《南京条约》 签订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913年废厅改为思明县。清康熙二十五年(16

  • 绛川戍

    北周置,在今山西绛县北绛水流域。北周置,在今山西省绛县北。因绛水得名。

  • 馒头山

    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有馒头山。同书 《营卫志》: 夏捺钵 “在黑山东北三百里” 吐儿山,近馒头山。薛映 《上虏中境界》: “临潢西北 (应作 ‘

  • 马湖部

    三国蜀汉以来,指居住于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马湖”为中心的少数民族部落。《元史·地理志》 马湖路:“汉唐以下名马湖部。”《明史·四川土司传一》:马湖“有龙马湖,因名焉。唐为羁縻州四,总名马湖部”。

  • 兴隆

    集镇名。在河南省开封县城东郊。兴隆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400。旧时村中有一兴隆庵,村以庵名。有农机、棉花加工等厂。陇海铁路经此,公路通县城和开封市城区。

  • 通津门

    北宋东京城 (今河南开封市) 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 (979) 赐名。天圣初改为广津门,熙宁十年 (1077) 复名通津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97